高明区档案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24-04-28 10:59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高明区档案馆从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创建、打造服务品牌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一条独具档案文化特色的文明单位创建之路,获评“佛山市文明单位”。高明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高明年鉴2022》早前首获国家级荣誉——全国二等年鉴。

高明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选址西江产业新城,按照县级一类馆和国家级示范数字档案馆标准建设。场馆楼高9层,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是一个“五馆合一”的档案馆群,包括了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区城建档案馆、区不动产档案馆、区规划档案馆以及区方志馆。

高明区国家综合档案馆。(资料图)

岁月无声,档案留痕。近年来,高明区档案馆发挥职能优势,拓展服务领域,聚焦“收、管、存、用”主责业务,大力推进“政治建档、资源强档、服务立档、安全守档、人才兴档、数字转型”六大战略,为高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档案力量。高明区档案馆档案管理股股长李少颜介绍,新馆库房面积5500多平方米,设立了开放档案阅览室等15个功能场室。截至2024年3月,馆藏量达23.5万卷,馆藏民生档案占比75%以上,专业档案47种。“从2023 年开始,我们创建省级数字档案馆,目前,数字档案馆系统已经与0A系统成功对接,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从根源上为档案的查阅利用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库。”李少颜说。

区档案馆为39名原高鹤县氮肥厂老职工提供工龄证明相关档案资料,氮肥厂的老职工赠送锦旗以示感谢。.jpg

区档案馆为39名原高鹤县氮肥厂老职工提供工龄证明相关档案资料,氮肥厂的老职工赠送锦旗以示感谢。

此外,区档案馆通过与区民政局、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区社保基金局、区自然资源局等单位签订民生档案授权协议,简化了立档单位审批流程,集中力量不断优先处理数字化利用率高的民生档案,如知青、婚姻、失业、林权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提高了查准率、查全率和查找速度,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并通过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后,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实现了档案查阅“全国通办”,更好地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水平,让档案资源“活起来”“跑起来”,在查档过程中体验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要单位和个人持介绍信、工作证或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区档案馆查阅档案。另外,依托‘高明通’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在线、跨馆、异地的档案查询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李少颜说。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自2022年新馆启用以来,区方志馆接待各类参观人员72批次,服务群众6600人次;丰富服务形式,除文字外,通过宣讲、研学、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文化活动20余场次。高明区档案馆方志股股长冼敏婷介绍,《高明年鉴2022》首获国家级荣誉——全国二等年鉴,标志着年鉴事业再上新台阶。“正所谓‘编鉴为用’,区地方志办加强年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高明年鉴》由‘一本书’打造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服务平台’。”冼敏婷说。

高明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高明年鉴2022》首获国家级荣誉——全国二等年鉴。程俊飞摄

《高明年鉴》创刊以来共出版24部,以精品意识着力提升年鉴编纂和服务质量,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年鉴编纂和利用取得新突破。“在编纂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做好流程管控,严格落实质量标准,同时想办法突出高明的地方特色。年鉴稿件需要经过编辑部6轮以上的修改、专家审校、供稿单位审核、出版社审核等等,通过层层把关来确保质量。”冼敏婷说。用活史志资源,为群众讲好“高明故事”。区档案馆主动对接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将散落在全区各个地方的地情文献集中起来,建成高明区地情文献中心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里面有各类志鉴史文献、家谱族谱等藏书超过5000册,包括孤本嘉庆版《高明县志》等珍贵史册。创新组织“高明红色印记”“高明古城历史文化”专题地情展览,建设15处基层方志文化场馆,这些皆是市民群众探寻高明五百年多历史和现状的专属窗口。此外,区地方志办公室融方志文化于学术教育,通过开办专题研学课程、开设“高明方志讲坛”宣讲品牌、与院校合作建设实习教学基地等,开拓方志文化传播空间。

西江新城一小学生参观高明区档案馆档案库房.jpg

西江新城一小学生参观高明区档案馆档案库房。

高明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固化创建机制,深化创建成效,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档案接收与利用标准化、程序化,提高档案归集率和接收效率,把高明建设现代化“三新”城市、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为佛山档案史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视频高明融媒记者劳振朝


(编辑:黄银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