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花卉博览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花博园项目”)增资扩产用地手续获批复,成为佛山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标志性案例,也是南海首宗点状供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打造集花卉观赏、观赏鱼电商直播、线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是里水“中国蝴蝶兰之都牵引计划”中“国际观赏鱼展览交易中心”的载体,更是该计划落地的关键一环。
首宗点状供地项目启航
花博园项目选址里水镇流潮社区流潮股份经济合作社,紧邻南海花卉博览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北侧,规划占地面积1.1974公顷。项目以“现代农业+跨境电商”为核心,精准布局六大功能板块:特色展厅集中展示蝴蝶兰、观赏鱼等特色产品,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电商直播基地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联动国内外电商渠道;零售包装中心提供产品分级、包装、物流一体化服务;研发中心聚焦种苗培育与新品种研发;实验检测中心保障产品质量与标准化输出;运营中心统筹园区管理与市场拓展。
项目采用“点状供地”模式,摒弃传统大面积开发方式,通过精准匹配土地需求,实现集约化利用。按照计划,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完成供地,2026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工期约1年,总投资1.4亿元,全部由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建设“水云里花鸟鱼宠港”。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收可达3亿元,1至2年内实现盈利。该项目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破解乡村用地难题
点状供地政策是近年来国家为支持乡村振兴推出的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核心在于解决乡村产业项目“零星、分散”的用地需求,突破传统“全征全转”模式限制。该政策通过“精准动工、以点带面”的思路,为“农业+”项目提供灵活的土地保障。南海花博园项目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践范例。
里水自然资源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乡村产业项目因土地零散、规划限制等问题面临落地难。“点状供地”政策正是破解这一瓶颈的关键举措。该政策允许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灵活供地,无需大规模征地,既节约土地资源,又降低企业开发成本。以南海花博园项目为例,通过精准供地,仅需1.1974公顷土地即可满足六大功能需求,土地利用率提升30%以上;企业无需承担大规模征地费用,投资成本降低约20%,缩短资金回笼周期;为“农业+电商”“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提供载体,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里水镇是南海区农业大镇,是南海高水平农业的代表。点状供地政策为农业项目增资扩产提供了新思路。此次南海花博园项目不仅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政策样板,更通过跨境电商功能激活农产品出口潜力。数据显示,南海花博园现有观赏鱼和蝴蝶兰种植企业400多家,年交易额超2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观赏鱼集散中心。预计项目建成后,企业将迎来一次跨越式发展。
打造国际级农业产业高地
2025年,里水镇启动“百亿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活动,提出“中国蝴蝶兰之都牵引计划”,目标到2027年实现蝴蝶兰全产业链产值30亿元,全国市场份额提升至40%。该计划以“四大中心”为核心抓手,包括蝴蝶兰种业组培中心、蝴蝶兰交易中心、绿植进出口中心及国际观赏鱼展览交易中心。南海花博园项目正是“国际观赏鱼展览交易中心”的载体,也是牵引计划落地的关键一环。
作为四大中心之一,国际观赏鱼展览交易中心将承担三大功能:贸易枢纽,依托跨境电商平台,推动观赏鱼与蝴蝶兰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美市场;技术赋能,联合科研机构,建立观赏鱼种苗基因库,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品牌窗口,通过年度国际展览会,吸引全球采购商,打造“里水观赏鱼”国际名片。数据显示,里水年销售观赏鱼超300万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观赏鱼产业产值增长50%,并与蝴蝶兰产业形成“双轮驱动”,让里水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
南海花博园点状供地项目的实施,既是土地政策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里水镇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这一系列举措,将推动里水从传统农业镇转型为集研发、生产、展贸、旅游于一体的国际级农业产业高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健
(编辑:黄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