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旧址:高明的“革命摇篮”

发布时间:2021-04-06 来源:佛山日报

  走在高明区更合镇合水圩的村道上,沿路的绿茵草地上矗立着红旗雕塑,牡丹花开正盛。一间青砖灰瓦的祠堂式建筑,在一片居民小楼的映衬下,更显古朴肃穆。这里是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旧址,漆红大门顶上,“宝贤义学”四个大字赫然在目,见证了高明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原为明清时期的祠堂建筑,宝贤义学曾在此建立。新文化教育在这里兴起,一大批革命骨干从这个基地中走出去,高明县立三小因此被誉为高明的“革命摇篮”。

  

  demo.jpg

   在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宝贤义学”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受访者供图

   成立:陈汝棠亲任校长督办学校

   时隔90余年,小小校园内,一批有志青年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场景不再,但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旧址,依然守望在合水圩北水桥头。远远可以看见,黄色牌坊上的“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几个字十分醒目。推开牌坊下的铁门,走进里面,可见两排四季青以及一座约两米高的雕塑在此静穆而立。四方脸、宽额广颐、面含微笑,浓眉下眼神温和敦厚,这便是高明县立第三小学的创办者——陈汝棠先生。

   陈汝棠是更合高村人,1914年就读于广州中法医科专门学校,毕业后开办昭生医社,后在孙中山北伐期间任中将军医总监兼陆军军医司司长。北伐战争时期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医处长。

   1928年,陈汝棠以广东西北绥靖区治安督导专员兼高明县地方警卫队编练专员身份回到合水编练地方警卫,以整顿社会治安。回到后,他目睹合水、更楼、新圩等地教育落后,缺乏培养人才的学校,故邀地方开明人士商议筹办学校,以合水宝贤学堂镇波庙为主体,改建为校舍,于1929年春正式成立高明县立第三小学。1983年及1997年修葺时,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曾为合水中心小学图书室,现此校已迁,故已空置,而今,该旧址成了陈汝棠纪念馆。

   校园内,和陈汝棠雕像遥相呼应的是一棵红椿树。这棵近150余年的古树,见证了学堂的烽火岁月,成为红色历史的象征,在“三小人”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愫。

   古树对面,是昔日高明县立第三小学仅存的校舍主体——一栋祠堂式建筑。原本爬满青苔的墙角、遍覆青草的屋顶及褪色的漆红大门,在后人修缮之后焕然一新,变为青灰色砖瓦图案墙面、白漆的方形小窗和崭新的漆红大门。唯一不变的是,大门顶上,“宝贤义学”四字依旧赫然在目。就在这尘封的大门后,昔日,一大批豪情万丈的革命青年曾在此就读、思索、立志献身光辉事业;李守纯、陈勉恕、刘曼凡等著名人士以此为基地,开展了高明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demo.jpg

   曾任高明县立三小校长的陈汝棠先生雕像。/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壮大:西江地区革命大本营

   立于门口抬头细看,在“宝贤义学”的上方,檐下壁上“渔樵耕读”的彩绘栩栩如生,不禁让人想起当时实行半耕半读的“力社”来。

   泱泱中华多苦难,西江儿女亦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强占东北三省,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陈汝棠也是其中一员。

   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正是陈汝棠当时为共产党人以教师身份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点。当时,学校聘请共产党人陈殿钊、阮贞元、刘曼凡等进步人士到校授课,后来陈汝棠还介绍曾因参加广州起义被捕而后出狱的曾统、杨锦虹等到高明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一时间,该校成了云集革命进步人士的大本营。

   1935年,国内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陈汝棠为实现“扩大建立工作点”,在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师生中选择了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创建抗日救亡组织“力社”(原名“力行社”),在合水纱帽岗安营扎寨,日间开荒种树,夜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半耕半读。而后还配置武器,进行军训,实行劳武结合。就这样,“力社”迅速发展,到1936年7月,力社已有80多个分社,社员达3200多人,成为一支庞大的革命队伍,形成了一个广阔的革命活动基地,为中共高明地方组织的重建和高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广东的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随着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力社”等发展,中共高明地区党组织恢复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8月,中共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党支部(以下简称“中共三小支部”)成立,这是中共南方组织恢复时期西江地区乃至广东最早恢复的一个地方组织。鉴于当时西江流域尚未恢复共产党组织,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将中共三小支部改建成为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意向西江一带乃至广西拓展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成了西江地区革命的大本营,为中共在该地区的斗争提供了保障。

   今年年初,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启动实施修缮保护工作,根据史实进行展陈布置和场景还原,以崭新面貌拥抱建党百年。修缮后,该校将与粤中纵队纪念馆、小洞文选楼等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整合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发展红色旅游。

  

  demo.jpg

   高明县立三小旧址,门前绿树成荫。/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学党史守初心:学史明理 力行作为 

   高明区博物馆副馆长杨丽东: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革命志士顽强斗争和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激励一代代人成长。红色地标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学习党史,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发起不负韶华、努力作为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更合镇高村村老党员陈伟建: 

   在高明县立第三小学重温那一段红色记忆,我深深感受到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革命道路艰辛与不易。革命先烈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无比自豪,我们要学好党史,记住曾经走过的路,坚定走好今天的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文/佛山日报记者 冯慧雯

(责任编辑:何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