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累计409.1万人脱贫,广东脱贫攻坚有这些经验

发布时间:2021-01-14 来源:南方+

  1月7日,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举办主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广东经验”的学员论坛。在论坛上,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在贯彻执行扶贫工作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09年以来,累计实现409.1万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3倍;825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村均集体收入达29.5万元,上述成效创造出一系列决战脱贫攻坚的“广东经验”,成为“中国经验”中一块重要的拼图。

  与此同时,2016年中央调整帮扶关系后,广东承担了对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14个市(州)共93个贫困县的帮扶,其中深度贫困县62个。目前,93个贫困县已全部实现摘帽。

  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国家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以来,广东省连续三年在考核中评价为“好”等次,在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体现广东担当、贡献广东力量、展现广东作为、提供广东智慧。

  学员们纷纷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融入新发展格局,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把农村产业革命深化好、把乡村振兴衔接规划好, 尤其是农业结构调整、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重点任务。要更深入地查找问题,更接地气地研究问题,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为实现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广东智慧”。

  省委党校校(院)委委员、教育长尹德慈出席并讲话,校(院)二级巡视员刘冬松、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扶贫规划处处长方伟喜、校(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危旭芳教授,校(院)进修部全体同志和2020年第一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修班全体学员参加。

  ①清远英德市石牯塘镇党委书记刘学明: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促使产业扶贫从分散化同质化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要做好扶贫资产的后续管理,尽快开展清资核产工作,明确扶贫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加强后续经营管理、维护和监督,切实保障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把贫困治理与社会治理衔接起来,在政策衔接上,从实际出发,采取差别化的办法,对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保持延续性。

  ②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党委书记谢国健: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脱贫攻坚“四不摘”工作要求,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继续跟踪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消贫困户思想顾虑,对后扶贫时代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贫困户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完善返贫预警动态监测机制,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帮扶机制,创建区级防止返贫致贫资金库,为建立和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提供资金保障。

  ③江门开平市金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磊: 

  广东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被国务院扶贫办点赞“当了排头兵、啃了硬骨头、做了大贡献”。脱贫攻坚目标如期高质量完成,不仅是脱贫长效机制一次有益探索,更为今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提供了一个样本:一是留下了一套包括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形成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的帮扶局面。三是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④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晓威: 

  要把巩固脱贫成果贯穿始终,严格退出标准,稳定脱贫政策,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使脱贫攻坚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坚持政策兜底,动态管理,确保遇困、遇病、遇灾不返贫。要开展有针对性、差异化、多样性、跟踪式的技术技能专场培训和就业岗位推送会。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之中,依托乡村战略的实施,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南方+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陈志国

(责任编辑:黄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