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携4份建议参加全国两会,聚焦这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1-03-04 来源:佛山日报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今年关注4个议题,聚焦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设备三个方面。他希望通过全国两会平台让更多人关注了解这些领域,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杨国强(资料图片)
  推广“公司+农户”模式 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杨国强从来不忘农民本色。在他关注的4个议题中,有2个聚焦农业发展,分别是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积极布局海外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杨国强认为,要帮助农村和农民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联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帮助农民稳定生产、提高产业质量效益、打通城乡流通渠道,让农民、产业与市场紧密衔接,从而实现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品质生活双赢。
  杨国强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并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只要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就不会返贫。”他特别提到,要发动农村党员等带头,组织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种养。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参与,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培训、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并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
  他还建议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大力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品牌,逐步突破国外种业资源的垄断,让我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业芯片”。
  考虑到目前我国粮食需求总量非常大并且呈刚性增长趋势,但现阶段土地资源有限制约农业发展,杨国强建议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在风险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农业基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他认为,可以加快布局“无人化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自动驾驶农机设备等新技术,推进种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从而达到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氛围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除大力发展高质量农业,杨国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从而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三农”人才。
  鉴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偏低,杨国强建议,要加快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国家应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表彰在职教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服务、职业认定和荣誉评选,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他建议,对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应适当给予资金、资源的倾斜,并结合当地产业帮扶成果,有针对性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整合周边力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让其成为技能人才发展成长的摇篮。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快落实关于企业办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对于相对贫困的学生,他建议国家为他们就读职业学校提供无息助学贷款,让他们能无压力地学习成才,找到稳定工作,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偿还,以此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支持核心技术攻关 试点推广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
  杨国强注意到,目前在建筑行业领域,“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他认为,想要突破人工瓶颈,进一步改变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安全问题,就必须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他建议,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力度,支持相关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助力我国在建筑科技上走在世界前列。
  针对当前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缺乏统一标准,他建议由行业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研究团队、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研究建立与智能建造相匹配的产品标准、施工标准、设计标准、BIM集成设计标准、装配式部品部件标准、新型建造工艺工法标准、验收标准等标准体系,为推进智能建造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同时,推动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评分体系、评价等级、评价机构等,加快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建筑机器人作为新兴产业,杨国强认为可以在现有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试点推广,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文/佛山日报记者莫璇

(责任编辑:苏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