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谢海青:借助“佛药”建设中国中医药名城,提升佛山城市隐形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02-02 来源:佛山新闻网

  佛山新闻网讯 政协第十二届佛山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月3日至4日召开。市政协委员谢海青提出《借助“佛药”建设中国中医药名城,提升佛山城市隐形竞争力》。

  谢海青表示,2019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医药工作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指示精神,广东省委、佛山市委随即作出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意见。紧接着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乃至全球,中医药对于防疫抗疫再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作为万亿级GDP、新晋级的新一线城市,虽然无法与广州、深圳等国际性都市的综合实力抗衡,但作为有着岭南成药之乡的佛山,面对着即将步入老龄化的中国乃至康养产业亟待建设完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的湾区城市需求,如何走专业化路线,擦亮佛药金子招牌,挖掘潜能,以中医药康养一体化为中心,守正创新,建设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城,提升城市“隐形”竞争力,应是当前佛山突破经济转型瓶颈,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佳选择。以此积极践行“美因茨思路”,将“佛药”建设为中国乃至亚洲中药领域的“隐形冠军”,进而影响其他医药领域并促进其他产业提升。

  谢海青认为当前“佛药”有以下几点自身优势:

  (1)地域 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陆空交通条件。贵州、广西、云南等盛产中药材,为佛山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据资料报道,佛山是中药材出口最大口岸,全国出口中药材有半数通过佛山报关出口。

  (2)文化1)名牌。佛山中医药源远流长,作为岭南中成药发源地,“佛药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有多个历时数百年不衰的名药和品牌。“冯了性跌打药酒”闻名中外,“黄祥华如意油”、“李广海伤科跌打丸”等老字号品牌家喻户晓。东南亚和港澳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均发源于佛山。佛山中成药曾盛极一时,品牌众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2)名医。佛山具备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民众基础,使佛山成为中医名家的培养地。目前我市已有20人荣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钟广玲等6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名院。佛山中医院连续有八年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全国中医医院排名100强》中排名地级市中医医院第一名。

  (3)局势 当前佛山中医现代化具备优势。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全国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60亿,市场占有率达30%。出口、内销两旺。技术标准行业领先,国家药典委公示的160个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中,有48个由该公司研究起草。

  谢海青认为“佛药”当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经费不足,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人员严重不足。

  (2)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基层中医药机构缺乏坚实的中医药人才保障机制和成长途径,存在人才匮乏及断层现象。

  (3)对佛药文化产业不够重视。对已有的品牌保护力度不足,对传统组方缺少钻研。4、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中成药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单一、产品缺乏自身特色,附加值低。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市场准入门槛高,难以打开国际市场。国外市场对中成药的单个注册成本约为100万元人民币,而一家中药企业一般有多个品种,申请费用比较高。因此国内实力不强又缺乏资金支持的小企业,因准入成本高昂或无法满足出口国的强制性标准而难以打开国际市场。

  (5)研发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由于中成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受短期利益驱使不愿开展药物作用原理及新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使研制和生产的大部分中成药仅停留在改变剂型的水平上,并未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对此,谢海青对打造“佛药”城市品牌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挖掘“佛药文化”潜在价值,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加强“佛药”文化科普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深入挖掘“佛药文化”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佛药”组方,对疗效好、附加值高的中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全市中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4%。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众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乏力。重要产业整体结构不合理,传统制造企业较多。对冯了性、李广海等老字号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三)发挥协会作用,组建“佛药”联盟。全市有多个医药协会或商会,还有成立30年的重要研究会。应整合行业力量,组建“佛药”联盟,群策群力打造“佛药”品牌,打响佛山中药知名度。

  (四)集中产业布局,扶持做强本土中药龙头企业。中医药产业是佛山的优势传统产业,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名企”和“名药”面不断激发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支持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资源整合。

  (五)着力打造城市名片,推动“中药+养生+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作,通过提供载体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曝光率。同时推动中药与养生、养老、医疗、康复、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中药企业,打造集中医药集散、文化展示、多维度体验、康养民宿、旅游观光、悠闲度假于一体的康养特色小镇。

  (六)举办中药产业国际专业会展。会展是提升城市产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崛起的新一线城市而言,面对在会展等能够打造城市品牌的领域中,可以考虑采取专业化路线,将佛山打造为世界性的细分行业中心。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经费。一是要加强现有中医药人才培训,抓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拓展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一批中医理论扎实、临床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新一代中医药名家。二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为引进的中医药人才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三是应突破在名中医选拔中的年龄限制,唯科研“成果”论,破除旧规,评选出真正具备中医内涵和医疗实力的知名中医临床实践家。四是大力推行中医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有条件的职业技术院校开办中医医疗、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生产加工等专业。

  (八)兴建科技园,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前沿作用。形成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将科研取得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以此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科技研发并转化为产品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