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机场之上如何崛起航空大都市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21-03-12 10:44

  智利的车厘子、西班牙的时装、德国的啤酒、荷兰的鲜切花……一批批特殊的“旅客”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新郑机场”)分拨到全国各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和机械设备在郑州集聚后,同样沿着这条“空中丝路”分拨到世界各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际化航空都市,从2010年获批中部首个综合保税区,到2013年跻身全国首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再到近年来临空经济全国领跑,短时间内一次次完成能级跃迁,走出一条“枢纽+口岸+保税+产业基地”融合的临空经济发展之路。

  紧抓临空经济的风口,千里之外的佛山正在加紧布局。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将佛山市高明区更合北场址作为佛山新机场的推荐场址,佛山新机场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如何向蓝天要机遇、向蓝天要增长,成为佛山探索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道新命题。

  机场之上,城市腾飞。未来如何掘金速度经济,重塑城市交通格局、产业价值、空间格局?作为全国临空经济的先行者,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对佛山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大交通带动大枢纽:多式联运再布局放大枢纽地位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不断放大陆路交通运输优势,加速构建陆空衔接、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点尤其值得其他临空经济区借鉴学习。

  发展临空经济的核心不仅在于航空运输,地面交通同样关键。

  过去,不少城市建机场往往忽视地面交通的建设,新机场建成后,地面交通却不配套。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一直以来的建设重点,都放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上。

  1997年建成的郑州新郑机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域性机场,规划面积仅十几平方公里,周边是大片枣园沙地。直到2011年,近14年时间仅发展了90条航线,没有一条全货运的国际航线,每年客运量不足1000万人次。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耿明斋表示,20世纪90年代,河南依托煤炭、电解铝等资源型产业实现工业化快速发展。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河南深刻意识到资源粗放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新时期能利用的只有区位优势。”耿明斋说,至此河南提出放大交通优势,利用“高铁+机场”发展枢纽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和开放发展新门户。这一战略思维的确立,也踩准了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对外开放从沿海城市扩展到内陆的鼓点。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根据批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郑州”。

  美国作家约尔·加罗曾在《边缘城市》中写道:“城市的发展总是依托于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对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的郑州而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批复,不仅打破了延续百年的城市格局,更确立了这座城市在第二个百年蓄势复兴的坐标原点。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不负郑州市和河南省的期望,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7.6亿元上升为2020年的1041亿元,10年间增长超37倍,成为推动郑州步入“GDP 万亿俱乐部”的发动机。

  从2013年至今长达8年时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不遗余力地建设地面交通,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升级。“无论是乘客还是货物在进入机场前,需要经过地面交通运输。如果地面交通运输效率低,飞机再快、航线再多也无济于事。”航都院(中国)常务副院长孙天尧说。深谙此道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在扩建机场的过程中,不断放大陆路交通运输优势,加速构建陆空衔接、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点尤其值得其他临空经济区借鉴学习。

  “在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轨道交通网融合上下功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正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物流通道枢纽。”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说。

  距离郑州新郑机场5公里处,与郑州东站同等规模的郑州南站正加紧建设,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地铁、城际铁路、快速路也在同步建设。未来,依托城铁、地铁、快速路等血管的连接,郑州新郑机场这颗心脏将血液和营养汇聚后,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省。

  佛山曾靠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靠近沿海的便利,在中国工业化浪潮中竞得一席之地。如今,佛山同样遇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但也面临着“双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机遇。

  站上万亿台阶,佛山下一步如何走?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引擎在哪里?随着新机场落子佛山,临空经济或将成为佛山撬动后万亿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佛山新机场力争在2022年动工。佛山可以借鉴郑州经验,以更高位、更长远的眼光规划海陆空衔接、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和珠江西岸枢纽城市落到实处,在下一轮的城市竞争中突围。

  大枢纽带动大产业:筑巢引凤+龙头带动打造临空产业集群

  领头雁飞得越高越快,群雁也会跟着飞得更高更快。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通过补链、强链、定向招商,逐步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

  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搭起了郑州城市发展的骨架。如何植入产业让城市“骨架”长肉?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着重引进和抓好一批临空指向性强、航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从“无中生有”到补链成群,打造智能终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临空产业集群。

  郑州新郑机场以北500米处,便是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每天至少有30辆满载苹果手机的货车从这里出发前往机场,单辆货车所载货物货值达2.4亿元。

  每天,新郑综合保税区里货如轮转,这里被海关总署称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连续9年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去年更是完成进出口总额4103.5亿元,居全国综保区第二。

  “智能手机产品体积小,附加值高,对运输速度要求高,成为临空经济的典型代表。”孙天尧表示,例如生产一部苹果手机的数百个零部件,需要全球数十个国家生产输送,传统的陆运和海运根本无法满足运输要求,“能否提供灵活高效的运输条件,是吸引高附加值产业的关键。”

  领头雁飞得越高越快,群雁也会跟着飞得更高更快。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通过补链、强链、定向招商,逐步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短短几年时间就吸引逾百家智能终端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了郑州首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同时,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下设的国有独资企业——兴港投资集团充分发挥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国有资本深耕产业园区投资管理,为港区产业集聚发展筑巢引凤,全力助推航空港实验区产业兴城。

  作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大本营,位于港区南部占地面积约810亩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吸引了7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入驻,包括联创电子、oppo、vivo等品牌,覆盖了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方案设计、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2011年到2019年底,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累计手机出货量超过15亿部。

  生物医药产业是实验区培育的另一个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其产业聚集借鉴了智能终端产业筑巢引凤的经验。距离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约5公里的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是兴港投资集团产业园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占地2000亩,投资20亿元,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创新创业基地。

  一个地区的枢纽地位是决定高附加值产业能否集聚的关键。孙天尧表示,虽然临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市场化过程,但政府可以发挥重要的政策引导催化作用,需提前布局,综合考虑吸引哪些企业落户,对哪些本土产业升级。

  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相比,佛山临空经济虽起步较晚,但依托珠江西岸强劲的制造实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佛山新机场所在的高明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与粤西地区的接合部,同时联动广佛肇、珠中江两大经济圈,一旦实现交通升级,未来地缘优势凸显区位价值,必将迎来投资发展的热潮,补齐佛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未来佛山打造空港经济区,对外可承接广深港澳产业溢出资源,甚至对接国际精准招商,植入新兴产业;对内可对全市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链进行移植布局,瞄准本土龙头企业培育适合临空经济的新项目,内外合力,推动临空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城市与机场协同:“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转变

  机场不再只是服务城市运行的交通设施,而是带动周边地区,把高质量的经济活动引过去,把交通枢纽变成商务中心区,把城市中转站变成城市目的地。

  回看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过去,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干同一件事情,就是把机场设在郊外。郑州新郑机场也是选址在远离城市主城区的位置,机场及周边区域2004年的规划面积仅16~1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仅5万~8万人。

  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机场不再只是服务城市运行的交通设施,而是带动周边地区,把高质量的经济活动引过去,把交通枢纽变成商务中心区,把城市中转站变成城市目的地。“城市的机场”正向“机场的城市”转变。

  “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与航空相关的行业和人群集聚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出现了,那就是——航空大都市!”航空经济理论奠基人约翰·卡萨达的这段话,阐释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与机场的互动作用。

  赢得机场红利的郑州,不断围绕机场做足临空经济文章。

  距离郑州新郑机场6公里,一个比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面积大6倍的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国内聚集和疏散最为便捷、高效的展馆之一。参展客商乘坐轻轨20分钟可到达郑州市区,乘坐飞机两小时左右可抵达国内大多数中心城市。

  但不可否认,机场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大部分机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关系相对松散,造成机场建设和城市建设不协调。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坦言,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也曾面临机场噪音、限高等影响,特别是城市规划与机场规划衔接面临不少挑战。

  孙天尧认为,机场的开发建设不能单纯考虑自身,而应考虑机场和城市之间的协同关系。机场运营的目标主要是客户人群、机场安全、建设成本等,比较容易忽略城市形象和整体效益。“因机场运营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权限问题,需要上级政府牵头解决;抑或由机场运营单位与地方政府成立平台公司,共同进行机场和城市的开发建设。”

  找准痛点才有未来。去年11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授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省辖市权限,重点强调机场规划要与实验区规划相统一、相衔接。

  今年3月1日起,条例正式施行,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开始行使省辖市级人民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以及省人民政府赋予的特殊管理权限,河南省、郑州市对航空港实验区的“授权、赋能、松绑”从此有了具体抓手。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与机场集团之间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打通双向沟通渠道。实验区与机场双方规划部门参与彼此的规划编制,特别是有关城市交通体系与机场的衔接、物流单位与机场货站的对接等。

  城市与机场建设协同并进,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十四五”期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继续加快郑州新郑机场三期和郑州南站建设,以“航空+高铁”双枢纽格局,加大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形成更强大的产业、物流、客流虹吸效应。

  加强上层制度建设,专门制定条例,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用法治手段护航实验区发展,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实现机场与地方的合作共赢,为全国其他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机遇和挑战并存。佛山新机场位于佛山和肇庆交界,未来如何协同两地关系,地方政府如何与机场方高效联动,机场方如何更好地支持参与地方临空经济发展,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随着佛山新机场取得国家民航局的选址批复,机场前期工作也将全面进入预可研阶段。当前,机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在进行内部评审和完善相关要件后,将于近期上报审批,力争佛山新机场早日动工建设。

  佛山观察

  在机场城市竞争格局中突围

  工业化时代,中国经济的主要战场在港口,进入科技+金融的时代,快速通达成为关键要素,机场战略地位攀升。在机场周围形成具有城市性质的新型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9)》显示,全国239个民航运输机场中,已规划和已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机场达87个。

  未来,谁掌握了机场这张王牌,谁就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沿街旺铺的黄金地段。放眼全国,几乎所有的重点一二线城市,大型枢纽机场都是标配。

  纵观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从“港城分离”到“港产结合”再到“港城融合”几个阶段。从最开始为满足机场航运业务发展的需要,到满足政府城市建设的需要,最后到满足地方经济增长的需求,逐步实现机场和城市共赢发展。

  产业是临空经济的根本。在产业选择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始终坚持临空指向性、高附加值、关联性、带动性、创新性等原则,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长短结合、引育并重,一体化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

  尤其是富士康的落户,不仅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带来大量就业,同时带动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形成。更为关键的是,行业龙头还可倒逼航空港实验区不断完善提升物流速度的政策、设施、流程、制度,无形中加速了临空经济的发展。

  欲引金凤凰,先栽梧桐树。在培育新产业链条过程中,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注重发挥国资企业作用,兴港投资集团打造了智能终端产业园、临空生物医药园、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为企业进驻提供标准厂房、环境配套、创新平台等资源,加速融入国际高端产业链、创新链。

  可以预见的是,佛山新机场建成后,也将为佛山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带来汇聚全球资源、辐射全球的作用,形成更强的产品优势。

  佛山如何形成自身的临空产业?借鉴郑州经验,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交通构筑大枢纽促进大发展; 另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注重上下游关联度,形成高效的产业链条。

  在这一过程中,佛山可提前布局打通机场、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无缝衔接;同时做好产业规划布局,聚焦临空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化、集群化、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挑战也同样存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分布着白云机场、宝安机场以及惠州、珠海、港澳等地的机场,群雄环视之间,佛山新机场开局便面临着竞争局面。

  “未来佛山新机场需要关注广佛同城,从‘一市两场’的角度思考新机场与白云机场的分工。”孙天尧建议,发展临空经济不仅要看机场周边,还要结合整个区域考虑,必须敢于在机制上突破和创新,找准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佛山行动

  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高效通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奠定佛山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积极推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做细做实临空经济区各项前期工作。

  ——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报告

  全力推进佛山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争取2022年全面动工。

  ——2021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策划/吴礼晖、何仁军 

  统筹/王亚亮、尹保山、吴岚岚、何宁、陈伟鹏、陈婉萍 

  采写/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冯栋

(责任编辑:何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