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热议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

2024-01-31 22:01 来源:佛山日报

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束维 李馨 陈意威 吴家键报道:佛山文脉绵延昌盛,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滋养了城市发展的“精气神”,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1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白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大力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等“十大传统文化”内涵,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国龙舟之乡”等金字招牌,引发与会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热议。

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佛山举行。图为现场在表演灯色节目《彩灯熠辉瓜果香》。/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在守正创新中焕发传统文化时代光彩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创”,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代表委员深入探讨的话题。

  市人大代表、高明区体育场馆中心副主任严剑锴提到,虽然近年来佛山相关部门都有出台系列政策保护传统文化,但是仅限于政策层面,执行力度还不够,还需要配套出台更多引导和扶持传统文化的政策和措施。严剑锴建议,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组织推出更多节庆活动集聚人气,搭建传统文化传承人宣传语展示平台,点燃文化“烟火气”,提升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品牌影响力,让更多年轻人和全国人民了解佛山、走进佛山。

  延续佛山城市文脉,保护传承是基础,活化利用是目的。“佛山可以在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伸关注如何激活佛山的‘十大传统历史建筑’。”市人大代表、佛山市顺德博物馆馆员舒翔关注到当下的“博物馆热”,顺德清晖园博物馆入馆人数大幅增长,激发了文旅业新需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应进一步健全此类文化场馆的基础设施,拓展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做好系统性保护、修缮和功能活化、价值传承工作,更好地展示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并通过特色馆藏、多元展示等形式推动文旅融合,赋予历史文化建筑新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还在于守正创新。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张况今年特别关注粤剧文化守正创新的现实路径。“粤曲曲艺一定要守正,努力将传统优秀曲目传承下去。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曲艺,在创新中弘扬粤曲文化,讲好佛山故事、岭南故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张况说。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也应与时代发展、群众需求相结合。市政协委员、市图书馆副馆长张萌表示,接下来将从品质、均衡、融合发展三个关键词入手,持续完善佛山联合图书馆体系,拓展提升邻里图书馆服务水平,创新打造读书驿站、智能文化家、民宿图书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同时,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方法,为广大群众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新平台,并注重向青少年群体延展服务触角,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破圈”需要新技术和年轻态

  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创新的时代表达,才能真正联系古今、沟通时代,更好地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用数字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也是会场内外讨论的焦点。

  传统文化“破圈”是手段而非终点,如何形成传承创新的良好循环?台联界别政协委员、佛山陶花园艺宿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威认为,传统文化精髓借助新载体“散出去”,最终要带着人们的喜爱和期待“聚回来”。去年,佛山首个广东省对台交流基地落户南风古灶。以此为契机,可以继续搭建大陆与台湾陶艺家、台湾青年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推动两岸在陶瓷艺术、非遗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如在南风古灶建立设备完善的陶艺大师共享工作室,邀请台湾陶艺大师来到南风古灶进行现场创作,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陶瓷创作大赛,吸引全球青年前来切磋交流,进一步把佛山陶艺文化传播出去。

  会场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俭波同样关注到“技术赋能”这一创新路径。杨俭波认为,推动传统文化“双创”发展,还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再生产。这要求佛山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传播、转化和创新。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加快建设文化基因库,用于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与传承,推动历史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运用前沿科技,借助互联网技术、AR影像等,以及短视频软件,突破时空限制,构筑栩栩如生的网络空间和文化场域。

  探索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以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为代表,佛山孕育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资源,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创新的灵感和方向。现阶段,佛山要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化发展延伸。

  市政协委员、禅城区和合大乘陶艺工作室总监、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潘超安表示,目前,禅城区及石湾镇街道正着力打造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部基础建设已经很完善,但还需要加强文、商、旅、育业态的融合,打造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标杆。

  潘超安建议,可以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推动有实力的陶艺企业、工作室、商铺等扎根发展;创新升级文化业态,利用美陶湾的公共IP建立文化美学空间,设立民宿和陶艺共享地块,打造文化生活舒适圈,吸引有活力的企业、单位、团队及个人;打造“美陶湾”雕塑,构建城市新地标、网红打卡点,让“陶艺文化”更出圈。

  市政协委员、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赖明建认为,要走好产业化道路,产业链的培育同样重要。赖明建表示,佛山功夫、美食文化十分有名,建议将佛山龙狮、中医药、美食等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带动本地消费。

  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要文化品牌作为支撑。“打造佛山城市IP,要同文旅产业相结合,加速文旅业态迭代。”市人大代表、广东顺控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人员梁影琪表示,去年佛山通过举办各类龙舟比赛、邀请国内知名综艺节目到佛山取景拍摄等形式,创新推广佛山城市形象。她建议可以借鉴淄博、哈尔滨等城市的好经验,重点提高城市承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竞争力。


(编辑: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