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京博物院:江南文化与荆楚文化同属于一个维度

2023-12-21 17:04 来源:长江网

滚滚长江在江苏蜿蜒432.5公里,滋养出富饶的江南水乡,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江南文脉,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11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南京博物院,跨越历史的长河,感受千年文明的坚韧与辉煌。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其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01.jpg

南京博物院。王筝 摄

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猪形器物

“快来看,这里有猪!”游客们围绕在一个展柜前兴奋地讨论着。吸引大家注意的是一只出土于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遗址(简称花厅遗址)的“陶猪罐”,距今已有5300年的历史。南京博物院讲解员介绍:“陶猪罐为立体中空,体态浑圆,憨态可掬,短短的猪嘴,小小的眼睛,猪背上有一个矮圆柱形的出廓注水口。”

02.jpg

出土于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遗址的陶猪罐。王筝 摄

数千年来,猪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财富的象征,是祭祀祖灵的见证。因此人们常将猪的形象刻绘于器物之上或融汇于器物之中,还在去世后将猪头或下颌骨放在自己的墓葬中。长江流域的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猪形器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过双面绘有猪纹图像的陶钵和“四足交替呈奔走状”的陶猪;湖北天门石家河邓家湾遗址中和随州金鸡岭遗址也出土有陶猪,器形圆润,吻部前突,形象逼真。在南京博物院中还珍藏一只4500年前“江猪”。这是一件出土于江苏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的江豚形陶壶。讲解员介绍,生活在江边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江豚在水中嬉戏,于是古人抓住了江豚在水中游动摆尾的瞬间姿态,塑造出这样一只形态可爱的陶壶。

只见它俯首翘尾,尖嘴睁眼,生动逼真,悠然自得的神态让人忍俊不禁。壶的腹部下面有三个扁足支撑点,注水口设在江豚微微上扬的尾部。“这件器物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其独特的造型还流露出先人细致的观察力、高超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审美趣味。”探访团成员田俊威说。

4000多年前苏鄂两地先民已具备高超的制玉技术与审美

自古以来,玉被视为天地之圣物,是精灵的化身,包含着古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将玉从石中分化出来,加工成温润生辉的玉器,用于统治管理、巫神信仰、祭祀仪轨、玉殓葬俗等社会活动之中。

“我们眼前这件玉琮的刻纹中,最细的线条比我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可见千年前的先民们已经能徒手在1毫米的宽度内精刻出四五条细线。”讲解员介绍,这件在常州武进寺墩遗址出土的“神人兽面纹琮”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其造型为典型的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上下两节装饰各有不同,上节是人面纹,下节是兽面纹,是一组表示神人骑在神兽上的象征性图案,为良渚文化时期宗教信仰的体现。

探访团成员了解到,玉琮外壁的神人兽面纹图案的线条采用的是琢、刻两种方法,都是由玉工们直接刻画而成的。“如果在放大镜下观察,这些细如发丝的阴线往往由若干条刻痕连接而成,可以看出当时江苏的先民已经掌握非常高超的制玉工艺。”讲解员说。

随团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辉接受采访。王筝 摄

随团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辉讲解,如果说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是将平面线刻水平体现到极致,那长江中游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在继承前期玉器工艺的基础上,还运用了一些新的工艺,将线切、片切、减地阳刻、浅浮雕、管钻等工艺发挥到极致,且造型别致奇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史前玉器的最高水平。湖北天门谭家岭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圆雕玉鹰就充分展现了融合创新型的玉雕特征。这件器物不仅结合了圆雕、浮雕、线刻等治玉手法,还史无前例地在喙部应用了活套工艺。这种创新和妙想,不仅体现了治玉者的别出心裁,还反映了彼时玉雕创作氛围的活跃,并且可以说明当时治玉水平的发展程度极高,足以满足各类设计理念的实现。

水稻种植造就吴楚物资的丰饶和自由浪漫的文化气质

“长江下游的江南文化与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同属于一个维度之上,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共同性。首先,《舆地纪胜》中提到的‘吴头楚尾’一词就从地理位置上阐释了两地之间的深厚联系。其次,长江流域悠久的稻作文化让原始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具备了相对的稳定性,逐步实现了文明的进步,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田名利介绍,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苏州草鞋山遗址中曾发现了一个非常完整而系统的水稻种植遗址,其中不仅有当时人们打造的水稻田,以及水坑、水井等等,还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米碳化物。随团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辉表示,距今5900-4300年的湖北屈家岭遗址作为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出土了541粒炭化稻粒和33粒炭化粟粒。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田名利接受探访团采访。王筝 摄

“司马迁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基于丰饶的物产基础,两地都讲求精致典雅的生活方式,追求自由主义的精神理念,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屈原的《楚辞》《离骚》中都有所体现。实际上这正是根植于我们长江中下游依水而居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所造就的自由、浪漫、典雅的文化特色和气质。”田名利说。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