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 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

2022-11-04 11:33 来源:南方日报

高明制造业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又取得新突破。

位于高明明城镇的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日前揭牌。作为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科研创新平台,该研究院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性能、优化生产工艺为目标,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先进材料创新高地,争取为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全球领先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近年来,德方纳米、溢达纺织、海天味业、中旗新材等一批优质企业扎根高明,不仅翻开了企业自身蓬勃发展的新篇章,也为高明带来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是高明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在加快建设“两院一中心”等科创平台,积极谋划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努力下,高明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研资源逐步集聚,科创动能不断增强。

引项目

以优质企业强化科创动能

来自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高明共有高新技术企业(下称“高企”)26家,预计到今年底这一数据有望超过310家。也就是说,过去10年间,高明的高企数量增长了10多倍。

高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而高企的“数”与“质”,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高企数量的高速增长是高明科创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而招商引资是高明高企等优质企业数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高明区招商投资总额从“百亿量级”一步跨越至“三百亿量级”;2018年和2019年,高明区招商投资总额连续两年超过400亿元。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优质制造业项目先后落地,其中包括一汽解放、中国中车、海天味业、万博电气、佛山照明、阿基里斯等。2021年,高明招商引资总额再破400亿元,引进禹龙通、汉清达、富华电子、泰基山、宜家供应链等优质项目。

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加快规划建设,高明正努力构建集水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牵引带动超千亿规模重大交通设施项目落地。“面向湾区,通达世界”的湾区枢纽新门户将加快成形,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将在高明集聚,让投资高明成本更低、效益更高,未来可期。

2022年,高明计划全年招商引资不低于600亿元。今年1—9月,高明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9个,签约投资总额约443.79亿元人民币。引进1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42个,投资总额为366.59亿元。其中,引进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投资总额为260亿元。

从引进的项目来看,除了海天味业、一汽解放、中国中车、佛山照明等上市企业、明星企业外,不少项目也都有高企或科技型企业的身影。

例如,总投资80亿元的新绿色现代中药华南总部项目,是全国中药配方颗粒6家试点企业之一(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广东的重要布局;泰基山项目的投资方——东莞市泰基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拥有20多年机械研发及生产经验,在工业母机研发、制造领域颇有名气,在泰国、越南、印度等地都有销售基地。

这些优质企业一方面带来先进设备和科研人才,直接壮大高明的科创,另一方面还将发挥建链、强链的效应,带动更多科技项目和人才落户高明。

“我们母公司对高明项目的要求很高,生产线全部要求全自动智能化的。”据广东新绿色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陈强介绍,新绿色现代中药华南总部生产基地项目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广东泰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牟联满透露:“目前已经有六七家我们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已经签约高明,正在与政府部门洽谈的还有好几家。”

搭舞台

以科创平台磁聚科创资源

“目前已引进新材料、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与现代农业等领域创新团队30多个,其中含院士团队4个。”在前不久举办的高明区书记·人才座谈会上,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向卫兵的自我介绍底气十足。

作为高明“两院一中心”科创平台之一,2020年1月投入运营的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已为高明引进了一批高端创新团队。

据向卫兵介绍,该研究院已实现“双亿”:一是5600平方米的研究院,预计今年将创造产值达1亿元;二是院内多个科创团队争取到的省市区三级扶持资金已超1亿元。除了工业领域外,该研究院还结合高明农业发展优势,着力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在更合镇吉田村建立了国内首个商用“水稻无人农场”,助力高明成功打造了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科创力。

此外,该研究院还与荷城街道合作,打造了荷城产业创新中心,成为高明首个镇街级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该中心于2021年6月签约成立,2021年10月全面启动改造建设,目前已引进优质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及项目8个、中高端人才多名。

按照计划,未来10年,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和荷城街道将开展深入合作,努力把该中心打造成高明镇街产业创新展示的“窗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引擎”、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和“科产教金”融合的“桥梁”。

以创新平台建设和团队引进为例,未来5年,荷城产业创新中心计划在省和市厅级平台建设上实现较大提升,在国家级平台建设上力求实现突破;到2026年,引进团队成立的公司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1亿元。

高明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下称“高明科创中心”)则在2015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该中心目前已引进10家科技服务机构,主要提供知识产权申报、科技项目申报、技术成果转化、法律、财务、管理培训、技术需求对接、进出口申报等相关服务,为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积极为企业成长并获得科技创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咨询和对接。

“下一步将加强与现有产学研合作院校的沟通,加快对接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高明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中心将通过购买特色服务专业化运营,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孵化服务机制,注重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引进高端项目和人才落地高明。

在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新机遇下,紧紧围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佛山“一环创新圈”的发展要求,高明还在西江产业新城新建了科创产业基地。这也是高明计划打造的首个科创型园区,计划引进5至10家科创类小微企业,3至6家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氢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目前,该基地已与佛山奕安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坚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

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为优质科研项目提供孵化场地、中试基地、融资、培训等各种服务,助力其在高明成长壮大,从而形成从苗圃筛选、创业入孵、加速成长到最终产业化、商业化的完整链条。

强氛围

以创业环境锻炼科创人才 

以“科创赋能、聚智高明”为主题的2022年第六届高明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大赛”)正在有序推进。自该大赛的赛事信息征集发布以来,各个高校各学院、各创新创业团队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收到共征集参赛项目70个。

大赛在与高明有产学研合作或对接的高校(西安理工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设置了高校分赛区预选赛,在9月上旬中旬举行的预选赛决赛中,4所高校各选拔出了3个优胜项目。这12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将代表各自赛区奔赴高明,参加线下总决赛,为高明带来一股新鲜的科创力。

为支持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吸引和挖掘创新人才资源,2015年高明举办了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双创)大赛。到2017年,高明又在“双创”的基础上融入“创意”,“三创”大赛正式诞生,所以到今年是第六届。

2015年至2020年的创业大赛中,高明累计吸引了约280个创业团队参赛,从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团队、企业。在前几届大赛中,已有30多个项目在高明区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转化。

从2020年开始,“三创”大赛在与高明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高校中举办高校分赛区预选赛,更多引入高校的科创资源。2020年初创组一等奖项目“织壮锦前程,助民族振兴”就是来自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团队。

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三创”大赛是高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大赛通过聚集和整合各种创新创业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创新创业,为有创意的团队、企业搭建服务创新创业的平台,推动高明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让优秀的项目能对接市场,从而在商业领域获得回报,创造新的经济驱动力”。

同时,高明也正在打造更多激发青年才俊科创力的平台。

10月24日,高明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佛山·鑫创—启迪之星科创孵化中心揭牌。该基地由团高明区委、广东启迪科创孵化器有限公司、广东鑫创智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三方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形成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区域内青年创业企业提供多维度支持。

佛山·鑫创—启迪之星科创孵化中心总经理张月强表示,将以高明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纽带,发挥启迪之星孵化网络的优势,围绕高明创业青年发展需求,衔接各政府部门资源,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创业者的新思路、新策略以及新方法,为高明青年提供高品质青年双创服务,助力高明青年企业健康良好发展,推动形成创新创业发展新活力。

高明还启动了青商前辈学堂。团高明区委书记李小翔为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杰毅、民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文韬等5位高明青商前辈学堂的前辈讲师团成员颁发聘书,希望他们进一步发挥前辈企业家的榜样示范和“传帮带”作用。

李小翔鼓励高明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高明青年的创新创业故事。

■相关

职能部门多措并举引导企业提升科创力

真金白银助企业“练内功”

“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顺利落地投用,离不开高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在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的揭牌仪式上,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孔令涌说。

企业是科技研发创新的主要力量,在缺少公共研发平台的高明尤其如此。但是,对于科创力的培育和引进,高明区委、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下了不少功夫。

设奖励建园区▶▷支持中小企业晋级“专精特新”

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日前正式通过,2家高明企业——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三晃树脂(佛山)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至此,高明共有在库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小巨人”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当前,奋力迈向“专精特新”已经成为高明企业发展的普遍选择。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高明在库“专精特新”企业145家,包括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17家、市级125家。

高明相关职能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晋级“专精特新”。

今年,高明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出台了培育大型企业分类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方案,鼓励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增强创新能力,对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下,通过佛山市“专精特新”认定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并为纳入“专精特新”培育库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高明目前正以超千亩规划面积汇聚“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打造佛山市“专精特新”企业主题园区(企业上市孵化基地)。在招商引资中,高明抢抓“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赛道,加大力度引进由“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单打冠军企业、拟上市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

给资助给指导▶▷助力企业加快建立科研体系

今年高明共有160家企业提交高企认定申请,比2021年增长了16.8%。这背后有企业的积极进取,也有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

为提升企业申报积极性,去年高明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对进入省高企培育库、通过高企认定、入迁高企等企业以及引培高企的科创平台和产业平台给予资金补助。

同时,通过聘任16名“首批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区各镇(街道)、园区、平台、企业宣讲科技政策、开展业务培训,助力企业加快建立科研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高明新建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1家,较“十二五”末期增长1.6倍。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7家。

目前,高明拥有依托溢达纺织等企业建立的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5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6家,各级工程中心总量达323家。

近年来,高明出台《佛山市高明区研发机构资助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补助标准,最高扶持金额达500万元。

■链接

以6项重点任务提升科创力

在“十四五”规划的部署中,高明提出了追赶超越、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科创力?《佛山市高明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给出答案。

“十四五”期间,高明区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是: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以及氢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创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科技实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推动高明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高明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位于佛山市前列,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生态显著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研发投入、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十三五”末实现大幅度增长。

为此,高明区规划了六项重点任务:

◉倾力发展六大产业创新链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氢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建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众创空间、创业园、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平台建设;通过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的完善和提升、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新建和申报推动高明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组建一批有技术引领能力的创新联盟;全力构筑技术转化平台;创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与中国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合作,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完善科技政策激励体系;提高科技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依托各类科研项目、产业项目和重大工程,通过“外引、内培、回乡”等多种方式拓宽人才落户渠道,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创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加快构建开放创新新格局

积极承接大湾区科创资源转移与科创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参与中外举办的各类科技创新协作活动。

◉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重点建设科学馆、科普基地,设立常态化科普活动,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文/南方日报记者盛正挺

(编辑: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