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高校“大牛”频频互动 透露什么新趋势?

2024-01-15 11:22 来源:南方+

香港高校领导层,有了越来越多曾在内地高校任教的“大牛”面孔。

  近日,岭南大学校董会宣布,委任姚新为副校长(研究及创新),2024年1月22日将正式履新。此前,姚新在南方科技大学任教。

  粤港澳高校“大牛”频繁交流,有何特点?透露什么新趋势?

  内地“大牛”到港澳高校任职

  姚新是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获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赴国外深造、任教。

  2016年,姚新回国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5年后,姚新名列斯坦福大学全球首2%顶尖科学家,近两年均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

  以博雅教育和人文学科为特色的岭南大学,为何请来计算机背景的姚新?当前,岭大最新发展规划已明确,要探索文理融合,已推出筹办数据科学院、在传统学科中融入人工智能内容等举措。

  拉长时间线来看,内地高校的“大牛”学者到港澳高校交流任职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是四川巴中人,在四川大学获学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后,赴英国工作,并于2007年担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兼任位于中国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2009年以来,宋永华正式回国发展,先后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及校长助理、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等职务,直至2018年出任澳门大学第九任校长。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出生于江苏盐城,在复旦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加入澳门科技大学担任多项教职,自2016年担任副校长至今。

  凭借毗邻优势,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交流交融自然更加密切和深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利好接续出炉,广东率先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环境。

  汕头大学创办于1981年,积极探索国际基准学分制、创新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OBE结果导向一体化教育模式、全面推行书院制等国际化办学模式,被称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创建的新型大学,90%的教师从境外引进,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是国内最快获得博士授权单位的高校,也成为了全球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多元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激发了广东高等教育活力,也让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校交流合作持续深入。其中,就有高端人才的双向流动。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王泉曾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曾担任南科大副校长;澳门科技大学第三任校长刘良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贾维嘉曾在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任教,该校原副校长陈致于2022年赴香港珠海学院任校长……

  高端人才双向流动,不断释放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深入交流与合作的积极信号。

  港澳资深专家到内地办学治校

  境外合作大学更是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产物——把港澳高校的经验带过来,结合广东本土实际,再办一所全新的大学。这也意味着,这类大学的“掌门人”势必更加凸显粤港澳融合的要素。

北师港浸大。

北师港浸大。

  2005年,北师港浸大正式落地,成为饮“头啖汤”的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于2019年出任北师港浸大第二任校长,此前他在香港浸会大学执教近20年,也参与过南科大的关键改革历程,对两地高等教育情况十分熟悉。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自1997年起就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后任港中大副校长,并牵头写下港中大(深圳)的第一版创校方案。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落地,徐扬生任校长至今,引进了香港高校的书院制度,建立书院文化,为内地传统高校也提供了打破学院和专业界限的经验样本。

  近年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境外合作大学落地广东,蓬勃发展。2022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迎来首批学生,目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进入筹建阶段。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倪明选在担任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之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首席副校长、校长特别助理,以及霍英东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主任,还曾在澳门大学担任学术副校长,有多年的港澳高校治校经验。

  从整个领导班子来看,港科大(广州)多位副校长也均有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如负责教学的吴景深、负责研究生事务的吴宏伟、负责研究板块的伍楷舜等。

  与此同时,港澳高校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加入广东传统高校,双向互动趋势日趋明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国际知名的有机化学家,自1994年起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2003年受聘为中山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2010年至2015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目前又到中山大学任教,并兼任广州华商学院校长。

  加速湾区教育与科研合作发展

  随着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日趋紧密,人才互动步伐加快,湾区发展经验进一步互通互融,带来了诸多新思路、新理念,高端平台和科研成果更是迭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是第一批在内地建立联合实验室的香港科学家之一。10余年前,他从香港大学退休,全职加入暨南大学,实现了系统研究枸杞提取物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完成世界首例三代测序亚洲人参考基因组等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他还担任香港大学的讲座教授,带动两地神经科学家推进科研项目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2019年,滕锦光从内地返回香港,担任港理大校长,推出了“大湾区理大科创2025”计划,与光大控股推出实习计划,以及启动“大湾区创业博士后计划”等,将大学发展目光投向了整个湾区,不断加快与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合作步伐。

  2022年,刘良正式加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并牵头筹建了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重大科研平台。

  同年,陈致赴任香港珠海学院校长。拥有77年办学历史的香港珠海学院,在中国文学等专业也拥有悠久传统。陈致上任一年后,香港珠海学院首次参加内地高考统招,文学院便备受关注。

  前不久,北师港浸大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顺利达成合作。贾维嘉熟知粤港澳三地教育情况,他在签约仪式上强调,将围绕大湾区发展海洋科技的紧迫需求,着重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交流、技术攻关、成果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相融相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永恒关键词。高等教育领域的互动,是同心协力、交融互补,更是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文/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编辑:陈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