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以数据资产建设推动 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2022-07-15 10:24 来源:中信银行佛山分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信银行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有贷户超20万户,不良率保持在同业较低水平。其中,普惠法人贷款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突破1000亿元,三年来贷款规模增长10倍,有贷户数量增长13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信银行将建设“数字中信”和发展普惠金融两大战略有机结合,从抓好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入手,打造覆盖数据积累、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普惠金融数据生态,有力推进了普惠金融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发展。

数据积累:融合中共赢

数据积累是前提,重点在全面、全程、全时。中信银行组建普惠金融科技融合团队,加快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在解决“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问题同时,深度融入小微企业数字化经营场景。融入企业数字化。以支持小微企业自身建设为“触手”,通过低成本代码开发、系统互联内嵌等,帮助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与企业日常管理数据的深度融合。融入场景数字化。以便捷小微企业经营为“触手”,将金融服务系统进行“行业内标准化+企业间个性化”升级改造,内嵌至小微企业交易互联场景,实现与核心企业供应链、产业园区和互联网平台等渠道数据的深度融合。融入政府数字化。以支持政府公共服务为“触手”,“共建”与“互通”相结合,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实现与工商、税务、住房、采购等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数据的深度融合。

数据共享:规范中开放

数据共享是基础,重点在安全、开放、有序。中信银行以数据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基础,着力打破数据竖井,推动数据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部门间的有序共享、高效流通。规范技术应用。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机器学习等技术运用,解决数据交流安全性、可信性问题,实现核心敏感数据共享可用不可见。通过数据脱敏、安全隔离等方式,加厚数据安全防火墙。规范授权管理。完善信息主体授权机制,以“必须知道”“最小授权”“专事专用”为原则,推进各类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确保交互安全、范围可控。强化数据交流事后核查,开展数据使用踪迹分析,严厉杜绝越权违规行为。规范制度建设。持续开展“平安中信”建设,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基础制度及实施细则,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压实各环节数据安全责任,确保数据管理合法合规,筑牢安全底线。

数据应用:探索中发展

数据应用是核心,重点在敏捷、高效、精准。中信银行通过自动化、可视化、高效化建模的“中信大脑”,将数据资产建设成果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普惠金融业务全流程。聚焦敏捷交付,探索产品服务数字化。建设普惠金融创新试验田、产品研发智能信贷工厂,搭建涵盖基础类、供应链金融及个性化产品等在内的“中信易贷”数字化产品体系。通过设计近百个标准化场景、200多个可复用组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4,项目并行投产能力提升3倍。聚焦高效支撑,探索运营管理数字化。拓展普惠金融数据渠道超1000个,投产数据分析云平台、“普惠驾驶舱”,依托数据分析、需求挖掘和机会洞察,及时捕捉客户真实金融需求。建立“一企一策、千人千面”的数字化营销终端,积极探索链式、场景化、裂变式营销。打造7*24小时“云端营业厅”,打破物理网点局限。聚焦精准防控,探索风险管理数字化。推动落实风险内嵌管理机制,搭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数字化风控体系。贷前,拓展风险信息分析监控维度,建立统一风险视图和身份认证体系,全面、准确客户画像,力争“维度更全、时效更高、信息更准”。贷中,以新技术加强风险计量评估、智能模型研发,完善数字化、专业化信用审查审批机制,逐步实现“一键申请、一键审批”。贷后,加快样本数据库建设,持续优化风控模型和风控策略,建成超3万种组合的智能风控规则体系,逐步实现从“人防”向“智控”转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信银行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以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加快数据金融产品开发应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积极服务小微企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黄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