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佛茂指挥部楼顶,眺望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听着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指挥长王树斌的介绍,视线仿佛穿过暖阳,看到了塔吊林立的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工地。据介绍,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一期共建设的8栋标准化厂房、2栋宿舍楼、1栋办公楼,建筑面积达10.6万平方,从开工到全部企业招引入驻投产,仅用时10个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蒲康速度”。这种速度不仅体现了两地合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更为园区后续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个被誉为“蒲康速度”的项目,正是佛茂对口帮扶协作的生动注脚。这场跨越珠江与鉴江的“双向奔赴”,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粤西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
破题之钥:从单向输血到双向赋能的思维跃迁
佛茂协作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彻底打破传统帮扶模式的路径依赖。在指挥部有两幅书法字给我印象深刻,一幅书写“抓细节把握全局,抓过程控制结果”,一幅书写“只为前进想办法,不为后退找理由”,我想,这就是佛茂协作人的使命担当。当佛山以“主责意识”将帮扶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当茂名以“主场思维”将产业承接转化为内生发展动能,这场协作就超越了简单的产业转移范畴。指挥部创造的“国企拍地、定制开发”模式,巧妙化解了企业重资产投入的顾虑;“资源跨区域平衡”机制,则让两地的资源优势在更大空间实现优化配置。这种思维跃迁,使得帮扶协作不再是单方面的“授人以鱼”,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授人以渔”的质变。
创新之维:构建产业生态的立体化实践
在茂南片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公共空压站的轰鸣声与生产线上的精密设备同频共振。这种看似微小的配套创新,折射出佛茂协作构建产业生态的深层逻辑。从“沿链靶向引配套”的精准招商,到“基金矩阵”对科创企业的梯度培育;从“五机制一中心”的政务服务创新,到人力资源服务的全链条覆盖,佛茂协作正以系统思维打造产业发展的热带雨林。当一系列的产业集群雏形初现,产业生态的“化学反应”开始释放出几何级数的增长动能。
范式之变:重塑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坐标
佛茂速度创造的不仅是428亿元的投资奇迹,更是区域协调发展新范式的生动实践。在“百千万工程”的宏大叙事中,这场协作展现出了现代治理理念的独特魅力。指挥部搭建的跨区域要素配置平台,破解了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场景招商”“资本招商”等创新模式,重构了产业转移的价值链条。当茂名工业投资增速跃居全省第二,当高州片区实现21个月两位数增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数据的跃升,更是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度重构。
从鉴江到珠江,佛茂协作的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这场以创新为底色的协作试验,既是对“全省一盘棋”战略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当产业转移的“物理运动”升华为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区域协调发展便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这或许就是佛茂协作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真正的帮扶不是简单的资源平移,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发展的深层活力。
文/陈荣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欧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