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网评 |飞地经济+双向赋能,佛云合作打造湾区协同发展新典范

2025-05-14 10:52 来源:佛山新闻网

f9819d6ef017cfc77026a37a1fd90784_content_6721e084a21e6

自2010年启动对口帮扶以来,佛山市通过财政支持、产业共建、人才输送等举措,助力云浮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重点支持产业园区、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这些年选派干部及技术人才超1400多名,柔性引才超2000人次。

这些年佛云对口帮扶取得的核心成果不少,包括:“飞地经济”破解区域失衡,在利益共享机制下税收与GDP按比例分成,实现跨区域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协同模式让包括氢能、建材等转移佛山溢出产业,形成“湾区研发+云浮制造”链条,企业落地带动近10万就业。“双向赋能”民生的帮扶,精准医疗教育给予支援等,通过“一院帮一科”“组团式支教”快速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云浮县域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乡村振兴品牌化,推广“温氏模式”,培育南药、肉桂等特色农业,借助消费帮扶和文旅融合提升附加值。“柔性引才+长效协作”,干部双向派驻、技术人才短期支援相结合,建立“帮扶不替代、合作不断线”的可持续机制。更加让我感动的是,援助派驻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非常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很明显,默默付出的干部比比皆是。多项措施齐出,推动云浮从传统农业市向“湾区产业拓展区”转型。

佛云合作的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内生动力不足,云浮对帮扶资金依赖度较高,约占固投15%,本土企业参与度低,部分项目市场化生存能力弱。第二是资源匹配偏差,早期部分产业园因交通配套不足导致空置,基层需求与项目规划存在脱节。第三是人才短板凸显,派驻干部周期短,本地人才外流严重,制约着长期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破解。一是从“输血”到“造血”要实现转变,激活本土动能。设立云浮产业基金,联合佛山国资、社会资本定向投资本地特色产业。“反向飞地”要不断创新,在佛山设立云浮研发中心,推动“湾区研发+云浮转化”。二是要精准匹配资源,强化需求导向优化协作。利用数字化清单进行管理,通过“帮扶通”平台动态收集基层需求,优先补齐交通、冷链等短板。在差异化产业布局上,山区县发展林下经济,近佛区域承接装备制造配套,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人才“引育用留”需要体现一体化,适当延长派驻周期,干部任期与项目周期绑定,确保连续性。在订单式职教合作上联合开办“氢能技术”“南药加工”专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以“双地待遇”作为激励,人才可享两地社保、购房优惠,提升留存意愿。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考核机制上增加“本土企业孵化”“人才回流率”等长期指标。另外在利益共享2.0上按产业链分工分配增加值,如制造环节60%、研发销售40%等。 

佛山与云浮的协作需从单向帮扶转向深度融合,推动云浮全面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之中。要做到这样,一方面要利用交通互联加快广佛肇云高速、广湛高铁建设,缩短时空距离,一方面在生态共保上联合开发西江生态经济带,探索碳汇交易等绿色合作,再者以数字化作赋能,共建产业云平台,实现资源跨区域实时匹配。 

佛山对口帮扶云浮的实践,为全国区域协作提供了“飞地经济”“双向赋能”等创新范式,但破解内生动力与人才瓶颈仍需制度性突破。未来应以市场化驱动、精准化协作、长效化机制为核心,推动帮扶关系升级为“共生共赢”的湾区协同发展新典范。

文/陈荣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尾图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