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扑面而来的不仅是粤北山间的清风,更感受到一股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作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标杆园区,这里以“反向飞地”的智慧突破区位桎梏,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书写着后发地区的突围密码,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站在佛云大道极目远眺,满载货物的卡车在广昆高速双出入口穿梭如织,亿航智能的飞行器在氢能路网上空划过银色轨迹。这片粤北热土上跃动的产业脉搏,承载着佛山十一年如一日的深情厚谊。自对口帮扶启动以来,佛山累计投入产业帮扶巨额资金,派驻过千名干部人才,用湾区智慧与岭南情怀浇灌出粤北山区的发展奇迹。
山海接力:产业帮扶的时光刻度
十一年风雨兼程,佛山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云浮大地书写产业传奇。从首批驻园干部在荒地上绘制蓝图,到目前这批工作干部推动“反向飞地”模式创新,这些湾区建设者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嵌入粤北振兴的时间轴。他们中有人三度延长派驻期,将子女教育托付家人;有人甚至自掏腰包深入山区在“百千万工程”的细节末梢默默地奉献。正是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铸就了园区超出想象的经济增速。当佛云协作基金撬动产业集群投资,当现代标准厂房在昔日的石山上拔地而起,人们看到的是湾区速度与山区韧性的完美融合。
创新突围:机制破壁与要素重构
园区双出入口的物流车辆,见证着帮扶干部打破常规的智慧。面对山区人才短板,佛山创新“湾区研发+云浮制造”模式,通过科创飞地引入高层次人才;针对资金瓶颈,设立全省首个跨市产业协作基金,以微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巨额资本。更令人瞩目的是“湾区总部+云浮基地”的产业协作范式,让广东金晟兰将研发中心留在佛山,把500万吨产能落在云浮;亿航智能依托湾区供应链,在山区建起全球首个eVTOL量产基地。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整合格局,让深山工厂接入了湾区创新链。
薪火相传:精神传承与价值新生
在安恒绿色建筑的钢结构车间,来自佛山的工艺标准与云浮工匠精神正在发生奇妙反应。十一年间,佛山累计为云浮培训技术工人数万人次,培育本土企业几十家。这种“输血”与“造血”的辩证法,在英搏尔与亿航共建的无人机工厂得到生动诠释,湾区上市企业带来“集成芯”技术并实现工艺突破,研发的倾转旋翼技术使产品能耗降低。当这些无人机下线时,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产值数字,更是佛山帮扶干部工程师共同书写的创新传奇。
从佛山大道到佛云大道,160公里的空间距离丈量着湾区经济的辐射半径,更标注着区域协调发展的精神海拔。那些在帮扶台账中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佛山帮扶干部11年的青春接力。当自动驾驶飞行器载着山区特产飞向湾区餐桌,当氢能重卡沿着帮扶干部踏出的小径驶向未来,这片土地正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叙事。这种跨越山海的产业协作,不仅创造了区域发展的云浮样本和佛山经验,更彰显了对口帮扶协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树立了的新时代的丰碑。
文/陈荣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欧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