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奋楫正当时。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白涛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佛山将强化“经济大市真正挑起大梁”的使命担当,按照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重点工作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为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开年,佛山就提出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发展目标。这座低调务实的制造业强市正擂鼓出征,再次重塑自我。
佛山何以有“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改革魄力?笔者认为,这种改革魄力源自于佛山人长期以来,经过历史沉淀下来主动求变的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勇争先”这些属于新时代胜利者的鲜明标识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佛山人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时,佛山人率先打破“铁饭碗”思维,1979年,容奇公社办起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容奇丝厂,开启集体经济改革先河。在全球陶瓷产业面临衰退周期时,佛山人用技术创新开辟新赛道,蒙娜丽莎集团投入10亿元建设全球首条智能化岩板生产线,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美的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堪称典范,从2012年启动“智造2025”战略,到如今建成全球最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率先完成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科技企业的蜕变。2024年佛山GDP突破1.3万亿元,长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其背后涌动的不仅是经济数字的跃升,更是深植于血脉的文化觉醒,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改革从来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利,而是刻在佛山人骨子里的生存智慧。
佛山何以有“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改革底气?我们不妨从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寻找答案。大会指出,要积极拥抱新的“科学春天”,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衔接、高效协同,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转变成为推动高质量的“最大增量”。当三链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闭环,佛山不仅找到了破解传统产业转型难题的金钥匙,更锻造出支撑“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硬核底气。
然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面对未来,佛山应该“怎么干”?笔者认为,佛山站在万亿GDP新台阶上,既要保持“制造业大市”的定力,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视野。面对百年变局中的风险挑战,需以系统思维构建三大战略支点,方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一是锻造科技硬核,佛山拥有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应该更注重给科研人员减负,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减掉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让他们腾出精力聚焦半导体、氢能等“卡脖子”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让科研成果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智造换血”,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在工业母机、精密制造等领域形成更多“单项冠军”,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产业跃升的“动力源”。二是构建开放生态,深化广佛同城化,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可以积极拥抱DeepSeek,开展人工智能多元化应用探索与实践,主动对接RCEP国家产业链,建设“海外仓+数字关境”体系,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制度型开放破除要素流动壁垒,让佛山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超级接口”。三是要释放制度红利,努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各展所长、竞相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建立重大改革“容错-纠错-激励”闭环机制,正如高质量大会所强调,让国企更敢干,让民企更敢闯,要外企更敢投,让改革活力竞相迸发。
千年前,佛山人以冶铁炉火映照岭南夜空。新时代,佛山人将以科技创新之光点亮全球制造业版图。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跃升,都镌刻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密码。正如珠江水奔流不息,佛山改革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佛山既要做稳制造业“压舱石”,更要勇当科技革命“弄潮儿”,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识,在激荡的世界浪潮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岭南传奇。
文/钟慧媛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欧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