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优质医院资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揭牌

2024-12-24 17:19 来源:佛山新闻网

佛山新闻网讯 记者陈健欣 通讯员三宣报道:三水市民的福音,省级医疗资源落户三水!12月23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揭牌仪式在三水区举行。这是三水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百千万工程”,加快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三水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研产学合作全面起航。

微信图片_20241224114538

12月23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揭牌仪式在三水区举行。李东摄

三水区委书记李军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此次合作恰逢其时、前景光明,是落实中央部署的具体实践,符合医改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41224114606

三水区委书记李军讲话。李东摄

此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与三水区人民政府双方正式合作签约,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派驻团队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将为三水区人民医院上转的患者建立“绿色就医通道”,提供“一免七优先”服务(即免收诊金,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验、住院、手术、取药)。

当天召开的干部大会任命了以李强为党委书记、王沂峰为院长的新一届班子成员,珠江医院三水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亮相。

微信图片_20241224114556

新上任的三水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强。李东摄

新上任的三水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强表示,将用好改革关键这一招,以思想大转变、思维大破冰,机制大改革来引领,推动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的大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和广大的医务人员,更好地保障三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41224114552

新上任的三水区人民医院院长王沂峰。李东摄

据悉,新上任的三水区人民医院院长王沂峰是妇产科专家,曾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担任党委书记,具有大型医院管理经验。王沂峰表示,未来三水医院将会借力珠江医院这个大平台,充分融进珠江医院高水平医院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按照珠江医院的标准和水平,重塑三水医院文化、管理理念、制度传统,将医院建成为达到或接近珠江医院医疗水平的高水平医院,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佛山市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微信图片_20241224114600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苏广武。李东摄

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苏广武代表珠江医院党委向新一届三水医院领导班子正式任职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珠江医院将充分发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资源优势,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他希望新一届领导班子能强化政治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实干担当、加强团结协作、保持清正廉洁,要求把共建的历史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目标,以服务三水人民为重任,深化改革,团结奋进,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不辜负全体员工的信任和厚望,为实现三水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三水作为佛山北向战略的主阵地,近年来招商引资年年创新高,拥有全省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医药健康产业园区。近三年常住人口新增7.8万,增量增幅均为佛山最高,正加速迈向百万人口城市,对优质医疗的需求日益迫切。

“以签约为起点,双方将互相成就、双向奔赴共同目标,共同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李军表示,珠江医院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将实现三个目标,近期将满足三水人民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中期将打造面向粤西医疗高地、辐射周边区域,远期将通过医研产学合作推动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

三水区人民医院近年来发展成绩显著。医院于2012年晋级“三甲”医院并在2022年通过复审,目前拥有14个“国字号”医疗平台,成功构建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八大中心”,其中卒中中心急性脑梗死介入再通技术连续4年进入全国百强。而珠江医院作为全国百强医院,在2023年佛山市外住院病人流向医院中,在三水位居首位,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据悉,珠江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公立医院改革示范标杆,始终走在医疗创新发展前列。在中国医院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权威排行榜上,珠江医院稳居全国百强且排名持续攀升。

揭牌仪式当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副书记杨仁轩以“学科发展与质量安全”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正式启动。下一步,三水区将以此次揭牌为新起点,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助力三水建设成为立足湾区、辐射粤西的医疗卫生高地。

此次揭牌仪式后,珠江医院已派出专业团队全面进驻,开展管理与医疗双轨并行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等领域全方位协同共建,着力打造“一院两区”创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双方将积极推进医教研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探索医研产学协同创新的发展新模式。通过搭建优质人才培养平台,为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编辑:杜思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