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更合白洞村: 一杯清香“高明红” 一条产业振兴路

2023-12-06 21:49 来源:佛山日报

 “原来茶叶是这样摘、这样炒的。”近日,顺德区容桂街道一批小学生来到高明区更合镇白洞村的茶园里,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摘茶、炒茶,把亲手制作的茶叶带回家。

  看到孩子们在茶园里玩得开心,学得认真,白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贤斌由衷地笑了。曾经,他担心白洞村传统的种茶技艺无人传承,如今,依托白洞茶资源成立的佛山市高明红茶业有限公司蓬勃发展,茶产业步入正轨,研学业务日渐成熟,茶农收入有了保障。

  今年以来,白洞村抢抓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机遇,持续发力推动茶产业发展,探索一、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白洞村一茶园内,茶农在采摘茶青。

  传承茶技艺 茶园面积迅速扩大

  白洞村位于老香山麓,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白洞村下辖各自然村的村民,祖辈从事种茶、制茶。20世纪60年代,白洞村建起国营茶场,家家户户以茶为生,白洞茶远近闻名。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白洞的国营茶场在20世纪8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白洞茶随后由私人作坊负责采制。本世纪初,受速生桉种植的冲击,白洞村茶园面积逐渐减少,一度缩减到只剩下约200亩。

  白洞村的变迁,李贤斌如数家珍。数年前,李贤斌回乡任职时,恰逢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如何让白洞村走上振兴之路?李贤斌的答案是复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

  2021年,白洞村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与高明区国资部门、更合镇合作成立佛山市高明红茶业有限公司,将白洞茶的生产品牌化、规模化,并统一取名为“高明红”。企业化制茶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有了企业兜底,很多原本放弃种茶的村民重操旧业,白洞茶园的面积从2021年的200多亩上涨至今年的600多亩。

  李贤斌说,白洞茶有了“高明红”这个品牌,生产线换成了全自动,品牌建设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种茶给村民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公司租地的价格涨了,收购茶青的价格高了,村民采茶的劳务报酬也涨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个人收入都获益。”李贤斌说。

  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高明区今年更好地把区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统筹起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复兴茶产业的过程中,白洞村探索出“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参与。

  村民徐华庆就是受益的一员。随着白洞村茶产业的复兴,家门口的茶园有了生机,更有了生意,徐华庆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就业。他说,在家门口干起茶产业老本行,又能赚钱又能顾家,日子越过越好。

  传播茶文化 研学旅游受到热捧  

  眼看白洞村的茶园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白洞村党委迅速将目光投向第三产业。

  把第一产业种茶与第三产业研学融合,白洞村一方面希望通过研学将白洞茶的茶历史、茶文化传扬出去,让更多人知晓白洞茶的品牌;另一方面希望利用研学等方式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帮助茶农增收。

  借助佛山市高明红茶业有限公司的力量,白洞村与第三方研学机构联手,今年推出了研学游产品。在茶园边上,白洞村建起了高明红茶文化研学基地,基地内放置了多台制茶设备供研学游客体验,还设置了丰富的白洞茶文化宣传内容。

  白洞茶研学游一经推出,马上吸引不少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报名参加,一年四季都有研学的队伍。徐华庆说,他经常带着游客到茶园里采茶,给他们讲解白洞的茶历史、茶文化,“看到有这么多孩子来到白洞,认识白洞茶,我非常欣慰。”

  “研学业务搞起来以后,我们发现研学和种茶是相辅相成的。”今年开办的研学游让李贤斌对于乡村产业振兴有了更多思考。他说,要想搞好研学游,对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要求更高。白洞村将持续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相关部署,依托茶产业整合多方资源,延长、做强白洞茶的产业链条。

  延长产业链条,白洞村除了发展研学,还在种苗培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白洞村与省农科所、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正在培育名为“华农181号”的茶苗。培育成功后,白洞茶将拥有自主育种的茶苗,对于全流程掌控“高明红”茶叶的品质,打造白洞茶品牌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志勇

(编辑:杜思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