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秋色:从历史中走来,在现实中焕新

2023-11-08 08:14 来源:佛山日报

在城市地标之上,佛山秋色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11月1日~5日,“品味佛山·秋醉岭南”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佛山举行。时隔三年,佛山秋色巡游活动精彩重启,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岭南文化腾飞时代的到来。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秋色巡游穿越六百年历史烟云,从2009年起成为每年一度的民俗盛会。对于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佛山秋色巡游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个性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桥梁,更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透视古今,佛山秋色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活态性传承、动态性发展的形式,打造成一个既具有传统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魅力,又饱含时代价值追求的城市节庆品牌,推动了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11月4日,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祖庙历史文化街区举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强化城市文化认同  打造人民的节日

《佛山市志》中这样形容佛山秋色:“由舞草龙孩童耍乐逐渐发展而成,定名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是民间自发组织、于秋季庆丰收的民间娱乐习俗。”

从历史中走来,在现实中传承。今年的佛山秋色巡游活动依旧热闹非凡:“佛”“山”“秋”“色”四个大灯笼鸣锣开道,巡游表演队伍如长龙在人潮中舞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守候在巡游路线两边,翘首以盼,振臂高呼。人们在节庆氛围中与城市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连接,收获了更充分的情绪价值。

——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打下全民同乐的鲜明烙印。

岭南民众向来喜爱热闹和喜庆,尤其是在重要节日里,载歌载舞成为一种庆祝方式。佛山秋色就是一种广泛性的群众自我表现的活动:商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工匠精致色物的神功,文人佳联雅句的巧思,戏伶乐人的精彩表演,武术行家的龙狮舞技,都可以在其中一展身手。

11月4日晚,在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来自泛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对口共建和友好合作城市共51个表演项目、11辆绚丽多彩的彩车、近2000名演职人员献上一场视觉盛宴,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

在灯光与目光交汇时,巡游给了人们狂欢的理由。今年的佛山秋色巡游创新加入一支市民方阵,更好地满足市民深度参与、共享喜悦的新期待。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职业,年轻学生、企业员工、艺术爱好者等化身传统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形象官,融入街头狂欢,开启全新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人与人之间形成文化认同,与城市发展产生情感共鸣。

这场盛会,人们期待已久,积攒了三年的热情,在此倾注。佛山秋色巡游搭建了一个展示空间,通过现场火热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近距离观看互动等,使观众产生了代入感与共鸣,形成了鲜活的集体记忆,对传统民俗的时代演绎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这场独具地域性的历史韵味与时代特征的盛会,显示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也让从俄罗斯、香港、河南等地远道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好奇和喜爱。

“这是佛山人民特别的日子,带给观演者一种文化上的共情,加深了人与文化的联系。”年过八十的佛山退役老兵颜炜良每年都来参加秋色巡游,愈加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让他惊喜连连。

岭南文化传承创新 擦亮文化大市名片

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文化传承?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传承和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佛山提出“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作出“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重要部署。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佛山将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岭南广府文化“双创”行动提质增效,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品牌名片,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今年的佛山秋色巡游深入挖掘社会文化价值,用现代化手段活化民俗,推进文旅资源的优势再造,把传统节庆玩出了新花样。

——释放文商旅融合乘法效应,文旅消费形式更多样化。

今年的巡游线路首次从中心城区延伸至镇街,将历史遗存和城市景观连接在一起,构建了两条城市人文风情长廊,促进文化、商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作。

禅城区路线不仅保持了岭南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等传统的秋色文化空间,还串联了网红社区、夜经济集聚区、商圈等地,在发掘、激活岭南文脉的同时,带动沿线文旅消费,打造更具辐射带动力的“佛山之心”。

南海区西樵镇路线既有环听音湖而建的樵山文化中心等岭南文化地标建筑,也途经西樵最早成墟集的旺地之一官山墟,刷新夜经济消费场景,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历史学博士、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学术委员会顾问罗一星评价:“佛山秋色从古代走向现代,从祖庙走到西樵,这是一件好事。地方文化传统可以走向更广泛的空间,这也是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融入现代审美艺术,传统文化表达更年轻化。

今年的巡游节目更加注重融合性,既有大灯笼、飞报马等传统文化,又融入智能机器人、AI、平衡车等充满现代气息的潮流元素,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活动的创新性也进一步升级。“食·非遗”美食展汇聚43项来自省内外的非遗美食,通过活态展示、产品展销、制作体验、现场直播等方式,加强市民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听见·非遗”音乐会将古老的佛山非遗艺术与当代音乐元素混搭,圈粉了不少年轻人,真正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运用融媒一体化传播方式和生产能力,线上线下传播更立体化。

从古代民众给秋色“投标”衍生到“线上秋色”,今年的佛山秋色线上线下联动,开发了方阵预约、投票评选、祈福盲盒、商圈优惠等互动功能,带给市民游客不一样的参与体验。

首次作为协办方的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积极担当新时代主流媒体文化传承发展重任,在佛山^+客户端开设“品味佛山·秋醉岭南”专题,策划推出活动资讯、服务指引、评论解读、融创产品手绘动画等系列报道,并开启互动圈子“秋色巡游”与“酒友荟”,持续制造热点舆论,既引来实实在在的人流,带旺城市“烟火气”,还有来自线上线下的关注度和美誉度。

产城人文融合跃升 提高佛山“能见度”

随着创新力量的加持、市场化运作的深入,佛山秋色已经不仅仅是民众的民俗活动,而是超越了传统节日民俗强烈的地方性和民间性、生活性,成为城市公共性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逐渐走出一条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融”体现在何处?

——塑造文化标识,助力城市形象出圈。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文化。佛山秋色巡游活动举办至今,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岭南广府文脉标识,每年均有几十万人次现场观看,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热度不仅在现场,在社交媒体、直播平台上,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围观佛山秋色的火热氛围,感受岭南人对生活的热爱,向往这里的人文故事。综合全网数据,仅11月4日,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全网直播总观看量数据超380万,全网话题总播放量超680万,抖音#佛山秋色巡游活动#话题播放量595.5万,登上同城热榜第一。

这场盛会还吸引了众多国家级、省级媒体聚焦,形成立体宣传矩阵,向全球展示别样的佛山文化。截至11月4日,文旅中国、南方^+、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济南日报等20余家媒体平台累计报道210篇。

其中,央视中文国际频道11月5日晚播出的海内外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以3分钟时长传播报道佛山秋色巡游活动。报道提到,这场大湾区最热闹的秋色巡游,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共建人文湾区,打造多元文化交融展示舞台。

无论是在祖庙秋祭,还是在乡饮酒礼、秋色巡游的活动现场,都可以看到众多海内外友人、粤港澳乡亲、省内外宾朋的身影,大家一齐感受佛山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苏州市广播电视台总台执行制片人徐强强体验乡饮酒礼时被粤剧表演深深吸引。他表示,这类民俗盛事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的元素融入进来,连接了佛山和港澳、海外的乡亲,为佛山城市外宣带来契机和活力。

——建立产业连接,推动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佛山秋色有七色,其中的“景色”讲究“以假乱真”,越像越为上品。今年,在禅城巡游路线的“景色”方阵中,“担头”“台面”仿真扎作再次亮相,各种难辨真假的瓜果蔬果、早茶点心等,由表演者抬着沿街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梁国澄认为,它们不是一般的工艺制作,而是有肌理、有温度、有佛山社会基因、有珠江三角洲农耕和工商业文明的鲜明特点的艺术呈现。经过多年的沉淀、发展,像生秋色技艺、彩灯的价值不再只停留在浅层意义上,它以文化形态体现着佛山制造业精神,以及佛山制造业水平被社会认可的表现。

在佛山祖庙文魁阁前的乡饮酒礼现场,餐桌上摆设着极具国潮韵味的灯饰。作为佛山本土企业,古希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借助佛山秋色平台传承传统文化。该公司负责人黄春炎认为,传统制造业升级需要融入文化创意,通过“制造业+文化”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新的想象空间和发展路径,从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戢斗勇看来,佛山秋色与当地农业、手工业和商贸的繁荣密切相关,争雄斗胜的秋色赛会体现了佛山人民的心灵手巧。传统文化焕新并非一朝一夕,未来的秋色传统民俗文化既要守正也要创新,可以探索体现更多现代科技背景下佛山制造业的发展和精神传承。

扛着“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使命,佛山以文聚产、以产筑城、以城留人、以人承文,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让佛山这一制造业大市近悦远来,让岭南文化的影响力以其深远的根脉自立于世界。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