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

2023-06-12 07:55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近日,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接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专访,介绍顺德区如何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取得实效。

  刘智勇表示,顺德始终怀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心,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聚焦“百千万工程”、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城市品质提升、民生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扎实推进顺德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走在前列。

5月30日,总投资100亿元的美的数字科技产业园及创新科技园正式动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全面投产。图为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切实学深悟透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取得实效

  记者:如何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顺德区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刘智勇:顺德区委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奋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一是示范引领、学用合一。区委先后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全区干部大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引领全区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牢牢抓住蕴含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机遇,切实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合一。二是多管齐下、入脑入心。多层面、广渠道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宣讲,扩大覆盖面、增强感染力,组织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和企业代表开展入户走访和面对面宣传解读,确保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汇聚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磅礴力量。三是聚焦主业、抢占先机。锚定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全区重点工作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区领导同志带头围绕12个方面确定32项具体课题开展调研,着眼“五个必须坚持”,切实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先后召开经济分析会、城市品质提升大会、农村工作会议暨贯彻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等,号召全区结合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具体任务,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要求,将总书记教给我们的方法指引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德实践。

  厚植发展优势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记者:作为制造业大区,顺德接下来将如何练好制造业当家的内功,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刘智勇:改革开放40多年来,顺德依靠制造业起家,连续12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榜首,最大的底气就来自于我们始终心无旁骛支持制造业发展。工业立区是顺德始终不变的主导战略,制造业当家是顺德人民始终不变的内在追求。

  今年初,区委以一号文的形式出台关于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的决定,主要从促进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确保制造业发展空间、建立最完善的制造业配套支撑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等方面发力,支持企业扎根实业、精耕制造,创新发展、走向全球。“最”字代表我们自我批判、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坚定决心,代表我们永不停步、大胆首创、实干争先的目标追求。这与顺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的工业立区战略一脉相承,就是要让顺德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实现综合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强,持续凝聚起顺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中包括许多具体举措。例如,在确保制造业发展空间方面,我们牢牢守住11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不动摇,在去年历史性出让7198亩工业用地基础上,今明两年继续出让7000亩工业用地,并持续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截至目前,顺德出让的7000多亩工业用地开工率超过3/4,一半以上项目已经纳统。今年已供地33个项目,出让工业用地达2125亩,加上去年共有3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在强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下,1~5月顺德区签约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61个,总投资388.71亿元,其中投资百亿元的赛威华南制造基地和投资50亿元的联塑班皓光伏新能源项目顺利摘牌,还有47个拟供地和重点在谈招商项目。

  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我们积极实施数字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标杆项目倍增计划,鼓励支持企业抢抓经济向暖契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5月底,投资百亿元的美的数字科技产业园、创新科技园顺利动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全面投产,彰显了顺德传统制造企业发力数字化赛道的决心和信心。

  在配套支撑体系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工业设计基地,支持钢材、五金等专业市场、原材料市场发展,加快国家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深化顺德港、北滘港与深圳蛇口港的“河海联运”,努力打造珠三角效率最高的内河港,建立更加完善的制造业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正紧锣密鼓开展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美学思维推动城市建设,着力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以一线城市的公共服务、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让更多制造业所需的优秀人才留得住、发展好。

  做好以水兴城文章走出治水兴水的顺德路径

  记者:顺德区以水兴城战略进展如何?下阶段如何将工作推向深入?

  刘智勇:顺德水域面积占全域面积的1/3,有河长的河流940条,占全市43%,纵横交错的水网构成了城市的生态基底。我们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的战略目标。从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以水兴城重现碧波荡漾的水韵凤城魅力,是惠及民生、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一流的环境,就吸引不来一流的企业,也聚集不了一流的人才,顺德就难以保持一流的城市竞争力,以水兴城就是顺德面向未来的新的财富密码。

  一年多来,我们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树牢了系统治理理念,把治水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抓实,用一年时间潜心摸清试点联围污染底数,前期摸排准确率达到98.2%才启动试点联围建设。二是构建了高效治理机制,打破传统分条块、分部门的九龙治水模式,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总指挥的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三是找到了正确治理方法,分类施策,全面开展“清岸”“清源”行动,累计清拆涉水违章建筑220万平方米,完成超502.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和27.6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四是取得了显著治理成效,首批两大试点联围全面动工建设,第二批、第三批联围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成功打造了10个美岸项目,新增超23万平方米亲水空间以及金凤凰广场、渔人码头、华侨城欢乐海岸等多个水经济水文化IP。亲水近水乐水的生态图景正徐徐展开,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认可。

  顺德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子,以水兴城的理念、思路、方法基本已经明确,下阶段就是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我们将把握好上级要求和顺德需求,合理有序安排各类项目建设时序。把握好治水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充分用好多种资金筹措模式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治水工程降本保质。打造一批以水兴城文旅开发样板,为全省探索清晰完整可复制的以水兴城模式。把握好群众工作的温度与力度,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建设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并继续打造第二批10个美岸精品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高品质滨水景观,享受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生活。

  扛起责任担当

  高质量抓好“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记者:接下来,顺德区将如何与兄弟区联动发展,形成五指成拳的合力?在区内如何加速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刘智勇:省委立足广东所处历史方位、历史条件,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市委快速落实,提出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我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眼全市大局通盘谋划,创新构建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这既是市委赋予顺德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顺德系统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顺德对此迅速作出部署、迅速建立机制、迅速摸清区情,推动“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有效运作,并找准工作发力点。前期顺德区已赴化州、新兴、高明等地就产业有序转移、市域结对协作开展专题调研,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完善工作方案,明确产业转移及合作园区今年导入至少1个项目,投资额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并从乡村振兴、民生共享等方面持续加强交流合作。

  作为全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之首,下一步顺德区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抓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在区级层面,全力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夯实实体经济家底;不断深化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实施路径,稳步推动自建房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八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更好参与区域竞合;加快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融穗连深”提速提质,促进广佛人才互动、深佛产业互联。在镇街层面,坚持龙头强镇引领,促进镇域发展提能升级,努力形成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各有侧重、相互协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村级层面,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预制菜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稳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管理改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征鹏

(编辑:黄开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