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吹响“再造一个新佛山”冲锋号

2025-01-07 10:41 来源:佛山日报

  1月6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吹响“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冲锋号。

  全会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不是简单追求规模和数量,也不是一点两点的单兵突进、局部攻坚,而是方方面面的求新求变、求质求效,最终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佛山。

  会场内外,佛山党政干部的脸上流露出坚定、坚毅的神情。对佛山党政干部而言,这次全会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知重负重,拿出勇挑大梁、迎难而上闯、拼、干的精气神,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全力以赴,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实现了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跨越。图为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

佛山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面貌美丽蝶变。图为禅城区紫南村。

  “再造一个新佛山”是使命担当是现实需要  

  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央赋予广东重要使命: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广东省委、省政府因此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广东省委、省政府多次明确指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就在此次市委全会召开前夕,1月2日,2025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黄坤明来到佛山调研,再次勉励佛山要增强发展信心底气,全面激发改革动力,以实干业绩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佛山在广东全省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大市挑大梁,佛山责无旁贷,必须扛起这样的使命担当。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如今的城市发展竞争、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合肥、重庆、成都、西安、郑州、长沙等城市异军突起,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在城市品牌塑造上表现抢眼。

  城市发展竞争、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变化,显著影响着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经济要素的流动,显著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

  放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去观察,市委全会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既是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更是基于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发扬敢饮头啖汤的精神,从洗脚上田、发展乡镇企业起步,掀起创新创业的大潮,实现了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跨越,在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事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

  然而,佛山这座城市发展到现在,市级统筹不够有力、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够突出、环境品质不够理想、城市形象不够多彩等现实短板,已越来越制约着佛山的经济发展、城市跃升,迫切需要这座城市去改变、去突破,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向着“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砥砺前行。

  “再造一个新佛山”是创新创造是追梦圆梦

  “再造一个新佛山”,是一个怎样的新佛山,有着怎样的内涵意义?

  市委全会用“六个新”给出了答案: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新在发展动力更加充沛、新在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新在文化价值更加彰显、新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在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已成为共识的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到了最迫切、最关键的时期和阶段,直接关系到这座城市能否成功爬坡迈坎,向高向上攀登。

  “再造一个新佛山”,就是要改变以往以传统制造业为单一支撑的产业形态,真正建立起更加现代的产业形态,澎湃更加充沛的发展动力,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影响力与发展活力。

  打开佛山地图,在3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5个区、32个镇(街道)、329个行政村。虽然佛山五区都是全国百强区,千亿镇街、亿元村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但由于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差异,区与区、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再造一个新佛山”,高明区、三水区经济在全市所占比重一定更大。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的广湛高铁贯穿高明,即将在今年建成通车;备受瞩目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争取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高明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具备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佛北战新产业园正集聚成势,在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三水已脱颖而出,假以时日,在佛山全市乃至在珠三角产业版图中,三水定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再造一个新佛山”,将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拥有更多千亿镇街、百亿镇街、亿元村居、千万村居,镇街更加“高大上”,村居更加“富美”,城乡风貌美丽蝶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

  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如果用人们的眼光、感受和期盼去丈量,此次市委全会提出的“再造一个新佛山”,就是一个高品质现代化的新佛山,一个创新创造、追梦圆梦的新佛山,一个让人民更喜欢、更热爱的新佛山。而这样的愿景,正是对佛山人民沉甸甸的承诺。

  “再造一个新佛山”是破局之举是奋进之路

  征程万里,始于足下。

  “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紧抓快干,增强发展信心底气,全面激发改革动力,力促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市委全会提出八个着力、八个新突破: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激活内需潜力,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取得新突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上取得新突破。

  这八个着力、八个新突破,既是紧紧把握中央对广东、广东对佛山的重要要求,对中央精神、省委精神的全面落实,也是立足佛山实际、着眼佛山未来的破局之举、务实之为、奋进之路!

  市委全会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第一个着力点就是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5年多的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已成长为全球最具有前景的增长极之一,拥有超8000万人口、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

  作为万亿级经济大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佛山要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需要更大的格局和视野,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作出更多贡献。

  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再造一个新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无疑是关键所在。市委全会提出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

  产业形态实现华丽转身,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功构建,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使命就扛起来了,现代化的新佛山就立起来了。

  ……

  “再造一个新佛山”,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锁定、路径已经明确,关键在人,在全市上下的闯劲拼劲干劲。

  对于佛山党政干部而言,“再造一个新佛山”就是要拿出敢为人先、敢饮头啖汤的勇气和魄力,拿出敢闯敢拼敢干敢担当的精气神,攻坚克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干一件、成一件,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再造一个新佛山”不只是党委政府、党政干部的事情,也离不开这座城市的企业、这座城市的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再造一个新佛山”,呼唤着这座城市的“企二代”和创业者,发扬上一代佛山企业家的开拓意识、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创富者,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在新形势、新技术、新需求下的市场大潮中乘风破浪、脱颖而出、成长壮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党政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精气神,与企业、与市民创新创造、务实有为、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座城市交汇交融,“再造一个新佛山”,必将迸发出强大力量,激励全市上下以奋斗之姿阔步向前,创造佛山美好未来,以实干业绩不负使命,为广东挑起大梁、多作贡献!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征鹏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王澍、洪海

(编辑:黄银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