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开创明城发展新局面

2021年07月23日 11:47 来源:佛山日报

1

位于明城镇的“万亩稻田”项目。

  昨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谋划全镇“十四五”工作。未来五年,明城镇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深入参与临空经济区建设,发挥明城镇承东启西、双向驱动的交通综合枢纽优势,争创红色文化名镇,建设枢纽经济重镇,打造生态田园走廊,开创明城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挥腹地区位优势 建设枢纽经济重镇
  华兴玻璃佛山高明分公司是明城镇的支柱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该企业绿色智能轻量化玻璃瓶扩建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建成后年产预计将超百万吨。该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明城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十三五”期间,明城镇实施“领航计划”,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在明城,如华兴玻璃、中旗新材料等越来越多的支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增资扩产。
  明城镇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到2025年争取实现工商税收、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经济指标“翻一番”。为达到这一目标,明城镇将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未来五年,明城镇将继续探索传统产业转型新路子,围绕玻璃制造、石英石新材料、智能包装4.0、锂离子绿色新能源、汽配零部件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做足存量做优增量。未来五年,明城镇本土上市企业和产值超20亿元企业要实现零的突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力争达到160家,创新活动保持全覆盖。
  同时,明城镇正在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新赛道。近三年间,明城镇累计盘活低效用地5019.34亩,引进并大力培育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器械、环保科创等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目前,连片2000亩的盈富产业园正加快开发,争取早日达产见效。此外,连片3000亩的环保科技产业园按照争创国内一流的目标正在开发中,该产业园建成后将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将牵引带动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和大湾区高端发展要素集聚,使明城成为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五年,明城镇将深入参与临空经济区建设,充分利用该镇承东启西、双向驱动的交通综合枢纽优势,引入现代物流业态和临空商务经济,形成空港枢纽经济平台,以建设环保科技小镇为契机,积极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加快形成上下游绿色产业链,丰富产业集聚发展要素。
  农旅产业方面,明城镇将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力度,引入3个以上超亿元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利用,持续推进“万亩稻田”建设,打造省级都市农业园区标杆,争创生态智慧的水稻主题国家公园。
  优化镇域空间布局 培育乡村振兴名牌
  明城镇位处高明腹地,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加快规划建设,明城镇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未来五年,明城镇将持续提升交通枢纽能级,深化东西双向互联互通,努力成为广佛西部交通新节点。
  除拥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外,明城镇还拥有凌云山、云勇国家森林公园、沧江河、万亩稻田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为打造“生态田园走廊”,明城镇将在辖区打造山环水绕的生态廊道,建设湾区乡村振兴示范性发展典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之城。
  下阶段,明城镇将以路网水网为脉络,深化“东强、西兴、南美、北秀、中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味,强化城市集聚资源和辐射带动能力。其中,东部以万亩丝苗米省级基地项目为龙头,串联新岗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打造智慧生态农业产业片区; 西部以乡村田园为肌理,将陌上花开矿井花园旅游区、水镇知青文化体验基地、坟典湿地公园、环保科技小镇等乡村风貌与绿色产业进行连片整合,打造美丽乡村风貌片区。南部将建设“云勇国家森林公园”+“云勇绿道”的康养旅游新地标。北部则以凌云山为骨架,紧扣泰康山度假区,配套苗迳禽畜养殖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打造山地旅游片区;中部以建设美丽圩镇为核心,紧扣全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规划,把明阳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项目、东洲鹿鸣小镇、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文昌塔等连成一体,实现整体活化升级。
  与此同时,明城镇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全面振兴,将着眼打造连片示范带,以沧江和南北两岸滨河景观带、云勇大道及配套路网旅游示范路为脉,以明阳村、光明村、坟典村、新岗村四个市级示范村为基础,划定约67平方公里连片区域作为今明两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引进精品龙头农业项目,将陌上花开、东洲鹿鸣、万亩稻田、苗迳养殖培育成全省响亮的乡村振兴名牌。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质量,明城镇将加强经济和生态联动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探索建设生态价值转换先行镇;通过积极推进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全力打造一个水清景美、生态和谐、经济发展的新明城。
  数读过去五年明城发展情况
  ●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逐年提高,2019年度跃居至386位,先后获得“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重点镇”等称号。
  文/佛山日报记者谢文骏

(责任编辑:苏结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