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构建“五链融合”体系,打造新型市场营商环境

2021年07月26日 07:45 来源:佛山日报

  调研报告

  近年来,佛山围绕产业发展新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和优化营商环境“1+7+N”工作体系,在简流程、减成本、优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佛山被列入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较,佛山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随着佛山经济总量上万亿,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随着全市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工作的稳步推进,空间重塑、产业升级、企业转换等使得佛山原有的产业协同关系、市场结构、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市场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创新生态的新型市场营商环境亟须构建。从今日起,佛山日报《理论周刊》分别从市场、人文环境、政务、法治四方面推出系列调研报告,敬请关注。

  现状

  佛山亟须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实体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对市场营商环境提出新要求

  2018年以前,中国实体经济长期依靠国外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美欧等国家挑起一系列贸易战、科技战,实体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中国将由国际依赖向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相结合且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这将进一步倒逼中国实体经济变革,尤其是制造业过度依赖劳动力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制造企业将同时承担起更多的技术创新职能,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的市场指向由国际市场转为国际国内市场特别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经营方向。从未来的产业形态来看,制造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将进一步多元化、柔性化、规模化,以及市场集中度提升、竞争激烈化程度提高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有什么样的产业形态,就需要什么样的市场营商环境,这些都对市场营商环境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村改为佛山产业发展腾出新空间,现有市场营商环境难匹配

  从佛山来看,随着村改进入下半场,许多主题产业园区、创新片区、高端实验室以及优质企业先后建成或落地,佛山产业空间与产业载体得到较大提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将成为佛山产业的新内涵。而围绕这一内涵展开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引智,也必然使区域间营商环境的比较与竞争更加引人关注。但佛山现有的营商环境及政策措施没有精准对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高端需求,多停留于审批、成本、环保、资金等一般性营商环境层面,而对区域创新生态、文创商圈、监管与服务协同机制等方面的规划与政策设计不足,特别是对新园区的运营管理、精准化厂房供给、成本控制等方面对企业入驻形成一定制约。从2021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18个评价指标来看,佛山虽然列为全国标杆城市,但对比国内先进城市的营商环境及其政策,佛山虽在“获得电力”“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纳税”“市场监管”四个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开办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跨境贸易”“企业破产”“包容普惠创新”等重要指标方面明显落后,甚至未进入标杆城市之列。具体到佛山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我们在激励创新、智慧化服务、多审合一、跨境协同、人才服务,特别是构建创新生态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城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归根到底,佛山市场营商环境的定位滞后,仍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营商环境需求阶段,与产业创新的新需求不相适应。

  构建具有佛山区域特点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评判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又是构建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引。国家发展改革委自2018年以来,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牵头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该体系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构建包含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各地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在此基础上,广东学者胡益立足广东经济特点,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方面设定了12个考核目标和4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另一套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这些都是对传统营商环境指标的内涵的创新,对制定营商环境政策,打造优势市场环境提供了明晰的路线图。

  佛山亟须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由于区域产业基础和特点的不同,区域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应进一步紧贴区域产业和市场实际,形成更具自身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从佛山来看,一直以来主要参照国家相关指标体系制定相关政策,虽然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但由于未能制订和发布系统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在政策体系、投资指引、人才吸引、外部影响力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提升。

  探索构建佛山“五链融合”体系

  从对佛山企业调研情况看,佛山越来越多企业对市场营商环境的需求不只简单着眼于政府审批方面的政策,而是对创新指引、企业服务、配套支撑、城市品质等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基于佛山产业创新发展特点及其对市场营商环境的需求,进一步系统化打造佛山营商环境高地,参照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佛山应打造“五链融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体系。即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包容创新服务引导链、产业技术与市场服务链、高端要素供给链、跨境贸易促进链。

  “五链融合”的新型市场营商环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全生命周期链的系统化服务。包括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生产运营、退出市场等五阶段的政府“放管服”与市场化的高端服务体系。

  第二是要素供应链的高质量供给。包含全域化人才政策、充足的技术平台与研发成果供给、高品质教育医疗服务、优质化金融贷款服务、价格合理的土地供给等。

  第三是包容创新环境链优质化提升。包括城市创新投资热力图、法治化知识产权保护、经济纠纷的高效化法律解决机制、创新型企业的政府采购倾斜政策、军民融合与区域合作方面的战略支持、对外投资与技术合作特别是省市外市场拓展的政府组织、高校政府内部技术的市场化外溢及其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与技术兼职的政策宽容。

  第四是产业链技术与市场支撑。包括村改后中小传统制造企业外流后的上下游配套、战略性新兴企业的高端配套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技术衔接与深度融合、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产业链战略合作的股权设计等。

  第五是便利化跨境贸易服务链拓展。主要集中在有效引导企业开拓新市场、针对经贸摩擦和技术贸易壁垒频发趋势发布动态预警,引导企业妥善应对外贸风险、改善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等方面进口促进政策等。

  五大链条是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既有利于据此制订佛山市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营商环境政策,也可以统筹产业、城市、政府与市场、法治化等方面的环境因素,使得佛山在产业吸引、人才集聚、对外影响力等方面整体推动市场营商环境提升。

  建议六大思路重塑“市场化营商环境”城市品牌

  “五链融合”的市场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产业趋势与内外部市场指向等。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问题、建机制、清流程、搭平台,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致力改革创新,重塑基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城市品牌。

  一是要组织力量,构建佛山市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议围绕“五链融合”体系,参照国家营商环境结合佛山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链配套能力强等特点,立足国际国内发展新格局带来的市场变化,积极组织国内权威机构与市区企各方面力量,联合制定佛山市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国内外权威渠道做好正式发布与扩大宣传工作,使各领域投资者对佛山营商环境优势更加了解,决策者制定政策更加有的放矢。

  二是要构建并面向全球发布佛山创新合作热力图。要立足城市与产业规划,运用大数据,统筹全市各区镇产业、市场、创新、政策,高标准精准化绘制佛山创新投资与合作热力图,对全球企业投资佛山形成明晰的路径指引。并以此为引领,精准施策。

  三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商事登记制度,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持续优化完善“企业开办一件事”全流程,扩大“一照通”实施范围。优化各类服务事项流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化、流程节点标准化、办事进程可视化、服务获得便利化、数据共享制度化。构建“信用+”应用体系,探索打造“信用+产业园”。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同步建立政策跟踪落实评估制度,确保涉企政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需求动态,优化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为企业提供完备、高效的全周期贴心服务。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重构佛山全新的产业链支撑体系。在产业规划引领与政策配套的基础上,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市际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对接北上广深杭等高端数字化技术研发平台,引进数字化应用领军企业,为佛山实体经济创新化发展打通优质技术通道。加强以季华实验室和佛山科技学院为引领的本土数字化人才培养,开展本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培训与指导。深入研究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技术衔接与耦合瓶颈,组织专项力量集体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

  五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优质供给链。在村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与供给制度改革,探索用地指标分配与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处置考核相挂钩,推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在创新人才方面落实“引育留用”政策,畅通人才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培育发展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探索建设综合类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珠江西岸创投中心和融资租赁区域中心。

  六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模式,全面提升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以佛山港打包建设一类口岸为契机,加大口岸建设投入,合理规划布局,重点改善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薄弱的发展现状; 继续建设“智慧码头”、持续优化“单一窗口”本地版特色功能,建立跨部门、跨口岸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做大做强佛山外贸配套产业,扶持一批服务本地能力强的供应链、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升本地口岸外贸综合服务能力;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扩大查验配套服务免除费用范围,降低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

  (来源:中共佛山市委党校课题组,有删改)

(责任编辑:苏诗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