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推进劳动争议“裁调对接”,为职工挽回损失逾821万元

发布时间:2021-10-22 来源:佛山日报

  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后,区别于以往的仲裁程序,劳动者可根据意向选择进入调解渠道,由专业调解员介入解决劳资纠纷。一个新增窗口举动,实现了解决问题从45个工作日缩短至10日左右的效率“飞跃”。这是今年以来,市总工会针对解决劳资纠纷问题所作出的新探索。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逾42万户企业在此扎根,遇到劳资纠纷时如何省时省力地化解,于企业与劳动者而言至关重要。对此,市总工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联合人社部门推动劳动仲裁与工会调解“牵手”,以柔性调解将尚未进入司法程序的劳资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目前,已在全市相继挂牌成立10家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为职工挽回损失逾821万元。

市总工会于3月初在张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增设调解服务窗口,由律师驻点提供调解和法律咨询服务。/市总工会供图

  裁调对接 提升解决劳资纠纷效率

  今年5月,易女士入职禅城张槎某针织厂时,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仅口头确定薪资标准,而后用人单位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相较约定减少1200元。8月4日,易女士前往张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提交劳动仲裁申请材料,在窗口工作人员指引下,她同意由驻点调解员、广东嘉进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张增宝介入调解。

  根据易女士所提供的工资流水、口头约定录音等材料,张增宝从法与理角度与针织厂沟通,说服针织厂向易女士支付了第一笔工资5720元。5天后,结清工资差额款。本以为此次“讨薪”是场持久战,在调解员介入下,易女士仅用一周便解决了与针织厂的劳资纠纷,可以安心开展新工作。她欣喜地说:“这件事让我看到了政府对我们农民工的关心和为我们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的张槎,像易女士与针织厂这样的劳资纠纷常常发生。若按照以往仲裁、诉讼方式解决,平均用时需要约50天,案件更为复杂的甚至需要一年,其间需多次往返提交材料、参与开庭,对于劳动者而言,耗时耗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总工会立足解决效率不足的痛点,支持禅城区总工会将张槎街道作为首个试点镇街,于3月初在张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增设调解服务窗口,由律师驻点提供调解和法律咨询服务,对于适宜调解的简单案件提倡先进入调解程序。截至9月30日,共接案件148宗,已办结139宗,其中调解成功83宗,调解成功率约60%,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约47万元。

  “我们受理后,可以与双方电话沟通相关事宜,申请者基本来一两趟就可以解决问题。”在张增宝看来,调解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挥着缓冲作用,达成调解结案后,双方仍可维系良好关系,同时也减轻了仲裁庭压力,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处理更为复杂的案子。

  调解前移 构建工会法律服务体系

  “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职工都希望以最少精力和最低成本解决纠纷,权威机构居中调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市总工会权益部部长詹建敏表示,基于这一需求点,2017年,市总工会率先在全省建立“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成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对于适合调解的案件,由工作室介入调解,若调解无果,则梳理相关笔录,将当事人引导至司法程序,加快办案进程,增强职工维权实效。

  今年,市总工会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将劳资纠纷调处的阵地前移,依托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设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由各级总工会委派工会特约律师和工会维权干部担任调解员,调处的劳资纠纷事项类型主要集中在欠薪、薪酬福利待遇、劳动安全与卫生(工伤)等方面。

  目前,全市已挂牌成立的10家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均进入试运行阶段。截至10月初,共接案件484宗,已办结434宗,其中调解成功252宗,调解成功率约58%,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逾821万元。

  詹建敏介绍,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由多方整合各自职能优势,共同搭建,具有公平、公正、权威、免费等特点,其最大优势是争取将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仲裁、诉讼的前端,缩短职工的维权周期,降低维权成本,也有利于企业经营者稳定职工队伍、专注生产经营。

  从“单打独斗”到跨部门合作,从诉调到裁调,从调解到代理,一个涵盖劳动争议“诉-裁-调”全阶段、全链条的工会法律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下一步,市总工会将在几个试点联合调解中心良性运转的基础上,交流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动裁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市、区、镇三级全面落地。

  文/佛山日报记者王旖荻

(责任编辑:游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