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佛山需解决好五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07 来源:佛山日报

  张燕生,国家发改 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师从世界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张培刚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出版中、英文专著(包括合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中部分成果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

  高端访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佛山需解决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政企社协同发力五个问题。

  文/佛山日报记者刘蓉

  1

  “十四五”时期仍要坚守实体经济

  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制造业与工业服务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记者:在您看来,“十四五”期间,佛山在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最首要是要抓住什么?

  张燕生:佛山要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首先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不动摇。实体经济有三个口径,窄口径仅指制造业;中口径包括制造业、农业和建筑业;宽口径则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此,佛山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十四五”期间,佛山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事实上,佛山是从2009年开始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时推动了陶瓷、小家电、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推动了城市的“三旧”改造,推动了工业服务和创新链的打造。“十四五”时期,佛山的重点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集群层次,提升创新、法治和高端领域现代化水平,这就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制造业与工业服务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其关键是营造产业数字化、产业服务化、产业高端化的发展环境。二是“十四五”期间,佛山发展实体经济的内部比例关系如何定位和调整?包括制造业增加值比例是否进一步提高,还是保持现状,或是有所下降;农业和建筑业合理比重如何确定和调整;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如何确立和调整?是构建小而全、大而全的佛山本地产业体系,还是借助全省、全国、全球之力,弥补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如何借力?三是“十四五”期间,佛山实体经济发展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佛山的综合优势在实体经济实力,无论制造业增加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是2020年世界财富500强的上榜企业数,佛山都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佛山拥有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基础、大城工匠及社会容错环境等,是国内最适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地方。

  佛山发展实体经济不仅仅是制造业,还包括农业和建筑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是佛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佛山怎么去落实启动现代农业腾飞?又如建筑业,佛山碧桂园集团在2020年世界财富500强名列147位。目前计划投资800亿元推动建筑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发展。“十四五”期间,佛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建筑业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实体经济还涉及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其中包括产前的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服务、专业服务等业态,也包括产后的物流服务、商流服务、资金流服务、资讯流服务、人才流服务的循环畅通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全球化多样性的人才密集型产业。过去十多年,佛山通过“三旧”改造,基本实现从粗放型的工业城市,向宜居的绿色城市转型。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为国际化智慧城市,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但无论如何发展,佛山只是一个地级市,其能够掌握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尤其是推动土地存量管理体制改革就很重要。向村级工业园区改造要空间要效益,彻底改变上世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工业化模式发展的遗留问题。

  2

  借全省全国全球之力打破创新链瓶颈

  解决佛山科技创新和高端要素的短板问题,首先可以从全面推动广佛同城、港佛合作、深佛互动等大湾区内部合作入手。

  记者: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极其重要,您认为佛山在“十四五”期间要如何补齐科创短板,助力转型发展?

  张燕生:现阶段佛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在创新链。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激励科技创新。这主要涉及到创新链的四个环节:一是基础研究,主要是一流大学;二是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一流科研院所;三是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研究平台;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和试验研究。在创新链的打造上,佛山的自立自强,是佛山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和推动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技术的自主可控。而借力方面,我始终认为这是佛山发展模式的短板。怎么才能够借全省之力、全国之力、全球之力,解决佛山科技创新和高端要素的短板问题,是佛山需要好好思考并在“十四五”期间勇于探索和实践破解的。

  首先可以从全面推动广佛同城、港佛合作、深佛互动等大湾区内部合作入手,解决佛山自身短板和弱项。其次主动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计划。如国家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佛山如何主动纳入并成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再次是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效率和水平。如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各地有13个工程技术研究院,其中东莞工程技术研究院发展得最好。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程技术研究院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从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和对共性技术需求的迫切性来看,佛山还要大于东莞。佛山有更好的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和草根经济,最需要这种共性技术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佛山在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上做得很好,但接下来需要发展高精尖领域,佛山要以创新思维,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落户佛山。下一步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将会加大投入力度,这为佛山创新转型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3

  佛山亟须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佛山要形成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终身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元人力资本开发体系。提高佛山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及产业基础能力,关键是打造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记者:现代产业体系还涉及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您认为“十四五”期间佛山如何在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方面发力?又要如何共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张燕生: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现代金融。长期以来佛山对发展现代金融体系,鼓励市场主体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借力香港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为佛山实体经济发展融资,积累了丰富经验,推动了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十四五”时期,佛山要以创新思维引导现代金融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绿色发展服务,为普惠发展和共同富裕服务,同时能够防范对冲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就要求佛山不仅要借力香港国际资本市场和深圳国内资本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融资服务,而且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合作。

  第四个问题就是促进人力资源发展。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各行业大量需要的合格员工; 二是专业尽职的职业经理人; 三是培育现代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干。这就涉及佛山人力资本开发体系如何发展。佛山要形成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终身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元人力资本开发体系。提高佛山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及产业基础能力,关键是打造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佛山对标德国的两元制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正规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下一步是如何形成职业教育的中级、高级、硕士班、博士班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并与构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服务网络相结合,最大限度提升满足中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对人才和技术发展需要的能力和水平。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佛山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在培育企业家精神和才干仍要继续下功夫。另一方面,做好广佛同城、港佛合作、深佛互动发展的大文章,把广州人才、深圳创新、香港金融优势与佛山智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作的倍增效应,助力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个问题就是创造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佛山在高速增长时期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相互补位、协同发力,因此才有了佛山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进步。但是,新时期佛山在这四方面的相互补位、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技术、人才、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生态系统和跨境网络;建立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现代化、制度和治理现代化体系;建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并与全球体系对接。对佛山“十四五”来讲,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建立基于科学、法治、高端的协同发力体制机制,是新发展阶段必需的制度创新。就像新冠疫情的防控,没有全社会的协同发力,美欧这些看似最有能力控制疫情的地方控制不住。从这个角度来讲,佛山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立起一个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的协同发力机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挑战。

  4

  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要用好“双创”和“双公”两个引擎

  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其核心问题就是怎么能够发展好“双创”和“双公”这两个重要引擎。

  记者:刚刚您也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的动力引擎?

  张燕生:目前,广东出台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这20个产业集群基本上囊括了广东的优势产业和全国的关键行业。其中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有10个行业营收规模达到1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达1.5万亿元,这是广东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本钱。这个本钱在“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能够换得多大规模、多高质量、不可替代的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是一次大考。佛山制造业在广东排在前列,因此在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上,也应当是排头兵。

  但是,佛山制造业是从草根经济发展起来的,高大上的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对还较弱,能够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优质要素、支撑体系和发展环境对比国际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时期佛山要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好、维护好、使用好两个重要引擎:一是“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是“双公”,即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驱动佛山高质量发展。佛山在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其核心问题就是怎么能够发展好这两个重要引擎。从现阶段看,发展好“双公”引擎更重要。政府要为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要素集聚的综合枢纽; 打造全方位合作的一流创新链、一流头部企业集团、一流产业体系、一流综合物流网络、一流人才的支撑体系; 打造基于治理现代化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创新环境和法治环境。“十四五”时期佛山要做好“借力”这篇大文章,借全省之力、借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佛山要成为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发包方,吸引全省、全国、全球优质要素、企业和人才汇聚佛山,共同补短板和扬长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在佛山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发展出更多不可替代的“独门绝技”。

  总之,“十四五”时期佛山如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这篇大文章,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是一次大考。

(责任编辑:石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