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程嘉韵:乘势而上,保持佛山氢能产业领先优势

发布时间:2021-02-03 来源:佛山新闻网

  佛山新闻网讯 政协第十二届佛山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月3日至4日召开。市政协委员程嘉韵聚焦保持佛山氢能产业领先优势的问题,提出《关于乘势而上,保持佛山氢能产业领先优势的建议》。

  他在提案中表示,长期以来,佛山氢能产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朱伟市长更是担任氢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统筹推进整个产业工作,构建起较为完整政策体系。2021年初,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的佛山仙湖实验室宣布,年内将引进中国工程院士团队,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携手共建仙湖—解放智能氢复合动力商用车科技创新基地,更是标志着佛山氢能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迈出崭新一步。但与此同时,在完成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大背景下,各地陆续抢滩布局氢能产业,持续加码优惠政策,据悉,陕西、吉林、河北、山东等8省1市“十四五”规划将明确发展氢能。氢能产业发展走向“风口期”,如何在区域竞合中,保持佛山氢能产业发展领先优势,亟待我们提升忧患意识,加大力度培育氢能源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存在政策资源比较劣势,有“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危机。佛山是国内布局和发展氢能产业的先发地区,早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聚集中车四方、国宏氢能、飞驰客车、北汽福田、上海重塑、爱德曼等知名企业,引进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燃料电池技术并消化再创新,推动全球领先的全套成熟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内实现产业化,并布局南海“仙湖氢谷”、高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三大氢能产业聚集区,引领中国氢能燃料电池规模化商用浪潮。但佛山作为一个地级市,不是省会城市,更不是特区,没有特殊政策支持,发展中的先发优势正逐渐减退,比如,广州于2020年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一核”(即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一枢纽”(即南沙氢能产业枢纽)、“三基地”(即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规划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建成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又比如,2020年,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作为全国6个中日地方发展示范区之一,将利用临港新片区前沿开放制度、产业配套、空间承载、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综合优势,吸引国内有实力的氢能企业与日资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发展以氢能产业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诸如此类拥有特殊政策资源城市,其抢滩布局氢能产业,对佛山而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存在氢源匮乏比较劣势,有成本高企、市场化竞争力不足的危机。佛山及周边区域制氢厂较少,缺乏数量持续稳定、价格经济的氢气供应。广东联悦氢能公司主体位于江门市,其供氢量仅勉强满足佛山和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而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规模的扩大,车用氢气需求量不断攀升,佛山氢源匮乏的问题逐渐显现,进一步导致佛山车用氢气价格较高,一些区域的燃料电池汽车用氢价格高达70元/kg,个别加氢站价格甚至在80元/kg,由此引起的高成本,对佛山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造成不利影响。相比之下,上海宝武集团旗下十家钢铁基地每年在炼焦过程中产生氢气100万吨,基于宝钢以及宝山物流需求,结合重载卡车尾气排放达标工作,近期在宝山区发展1000辆氢能汽车,2020年建设5座加氢站,同时,宝武集团组建了注册资本30亿元的“宝武清能”公司,近期瞄准汽车行业,远期则看好氢能取代焦炭炼钢,可能将帮助钢铁企业彻底摆脱碳减排硬约束,拓展出广阔发展空间。再比如,作为能源煤化工大省—山西,是性价比占优的氢能源省份,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早在2018年9月,雄韬氢能大同产业园项目在大同市正式投产,10月,“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项目开工建设,签约126个项目,总投资高达1012亿元。发展氢能产业,氢源优势才是最基础的优势,佛山在氢能开发利用方面属于需求侧和消费侧,相比富氢地区,我们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先天的资源不足。

  三、存在创新能力比较劣势,有优势企业不够突出,对本地产业引领带动不够的危机。佛山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引进一批氢能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研发机构及创新平台建设进展较快,形成了燃料电池自主开发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但与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如上海交通大学一个院士团队开发出镁合金固态储氢技术方案,居国际领先水平。类似的还有山西,其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几个氢能研发项目齐头并进,包括潞安集团牵头、太远理工大学等参与的“低成本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大运汽车和江铃重汽合作的“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牵头、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国产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瓶的研制及应用”等,遍及氢能利用的全产业链。除此以外,虽然佛山聚集一批燃料电池及整车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作用尚不够突出,一些整车企业尚处于样车开发、公告申请或小批量测试阶段,缺乏有影响的乘用车企业。与此同时,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关键环节、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等企业多为新创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对本地产业的引领带动尚未充分发挥。

  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程将不断加快,主要表现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技术进一步开放,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持续完善,燃料电池及整车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示范运行等。同时,随着一些后发地区和新兴企业的崛起,氢能产业发展的区域及企业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

  他提出,一是持续突破低成本氢源供给。研究制定氢源解决方案,探索低谷电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光解水制氢等多种路径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制氢的可行性,加快推进制氢厂选址及开工,试点加氢站现场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加大力度研究氢气储运及加注技术,有效降低氢气使用成本。

  二是持续培育和引进优势企业。依托广东作为全国商用车销量大省的市场优势,以及氢能产业先发优势及产业配套环境优势,引进优质乘用车企业、主流商用车企业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落地,并纳入省年度重点项目,以便在土地规模、指标方面争取到有力支持,通过大型优质整车企业落地,带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集聚。培育和引进一批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制氢、储氢、加氢优势企业,强化和完善现有氢能产业链。

  三是持续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引领关键,发挥好佛山仙湖实验室平台优势,持续引进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军人才,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及引进。加快氢能、燃料电池及汽车相关研发机构引进工作,开展好能源、材料等基础技术研发,强化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技术研发。发挥“仙湖氢谷”科技集聚区作用,做好氢能及燃料电池“卡脖子”技术、产品及装备攻关,加快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电堆积系统等自主产品开发。

  四是持续推进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进一步破解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面临资金、土地等制约,以国资先期投入实施“先租后购、拎包入住”的轻资产招商,为氢能民营企业定制建设生产厂房,并以国资股权投资形式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产业化发展步入正轨并保障国有资产适当增值收益前提下,再出让国资所持股份,同时为民营企业引入战略合作投资方,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继续用好省、市合作共建“新能源产业基地”途径,搭建氢能源产业重大资金筹措平台,通过省、市两级财政资金引导,采用PPP合作模式、股权基金融资、银行贷款、组织企业通过新三板上市等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注入,帮助企业迅速成长为氢能龙头企业。

  五是持续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除了燃料电池汽车以外,还要积极探索氢能在其他方向和领域应用,比如在同属交通领域的有轨电车上的应用,高明区已建成全国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建议在南海区“仙湖氢谷”增设一条新的示范段,以优化环境引氢能人才,比如,佛山仙湖实验室其科研人员达80人,武汉理工大学还将支持100名硕士招生指标,单列由实验室科研人员培养,未来“仙湖氢谷”将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因此,提前谋划增设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将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更彰显“仙湖氢谷”氢能色彩。再比如,探索氢能在农业、医疗、养生等新利用的应用,初步形成氢能多元化应用生态,建议安排好专项资金,围绕富氢水灌溉与农作物抗逆性及农产品品质相关性研究、富氢水灌溉与农作物根际养分吸收及根际微环境相关性研究、富氢水农业应用模式及相关生产规程研究与示范等,以期推进广东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何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