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深圳下了哪些功夫?

发布时间:2021-08-19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深圳8月18日电 题: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深圳下了哪些功夫?

  作者 郑小红 朱族英

  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内,香港青年的身影随处可见,这里已成为香港青年来深创业,大展身手的平台……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科技、新材料等领域,“香港研发+深圳成果转化”的深港科创合作模式日趋成熟,进一步深化了两地产业链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在深圳前海,除了为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和香港建筑业专业机构人士跨境执业提供便利外,当地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等方面也走在前列……

图为深圳莲塘口岸。 朱族英 摄

图为深圳福田。 朱族英 摄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周年之际及“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深圳推进深港两地规则“软联通”和设施“硬连接”、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实实在在推动湾区合作。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等被纳入深圳“十四五”规划。由东往西贯穿深圳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包括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片区升级改造、文锦渡口岸地区整体升级改造、大湾区国际医疗金融城等项目。

  目前,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加速,中英街第二通道主体建设也已完成;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一地两检”等创新通关模式;深圳机场开通与香港的跨境直升机航线,15分钟即可到达香港。

  深圳在基础设施、医疗、民生、法律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成为内地与香港跨境融合的新“引力”。

  设施“硬连接”方面,深圳“海陆空铁”15个一类口岸的深港接壤边界地带,涵盖深港两地生活服务、社会民生,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主题鲜明、功能错位、形态多样的特色功能区。其中,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进行“一地两检”;皇岗口岸目前进行重建,预计于2023年完成并实现“一地两检”,助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在医疗领域,深圳已开设11家港资医疗机构,且有7家定点医院提供香港病人转诊服务,111名港籍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在深长期执业,37名港籍医生在深圳获评正高级职称;“港澳药械通”引入新型药品和医疗器械,解决病患所需。

  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热情,还吸引了全球各地人才加入大湾区建设。香港青年何耀威不仅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创办公司,打造无创血糖检测系统,香港理工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等高校的博士,也纷纷加入其中。

  在何耀威眼中,深圳积累了许多科技人才,创业气氛浓厚。供应链、产业链,还有技术资源都具备,可以快速地把研究从实验落地做成产品。

  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引入超过130个高端科技项目,包括香港大学病原诊断与防治、香港中文大学智慧医疗机器人等科研项目。截至2021年5月,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科研机构82个,获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400多项,获专利200多项,孵化企业200多家,催生出固高、贝特瑞、北科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

  规则“软联通”则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点提供衔接、对接和融合发展。深圳简化深港跨境商事登记,“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让港澳企业设立商事登记时可实现“一网通办”;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在深圳前海结算资金已累计超过100亿元。

(责任编辑:游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