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以村企共建推进基层善治 三水木棉村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发布时间:2020-12-04 来源:佛山日报

  “扮靓家园,人人有责。桂柳6人报名!”近日,佛山桂柳家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柳公司”)总经理潘燕珍打开微信里的“木棉村少数民族团结群”,报名参加木棉村委会“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身为壮族的她和其他少数民族同事一直是这个群里的活跃分子。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西北部的木棉村,是三水首个“全国文明村”,也是一个特别的“民族村”,25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和睦共处,亲如一家。今后,木棉村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创新基层善治工作方法,探索非户籍村民参与村事务管理,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扎根三水 把此乡当故乡

  从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民族团结联谊座谈会,到全村一年一度的重阳晚宴、奖助学活动、村企篮球赛,木棉村的大事小事,都有少数民族居民的活跃身影。

  木棉村现有户籍人口约3800人,流动人口约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2300人,以壮族为主,还有土家族、瑶族、侗族、布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村里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当地企业,以广东佛山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为例,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员工有700多人,在全体员工中占比超过三成。

  坐落于321国道一侧的桂柳公司于2005年落户木棉村。十多年来,这家企业的员工从不到20人发展到近200人,约20%员工是少数民族。

  对于桂柳公司少数民族员工来说,在木棉村生活最大的感受,离不开“亲切”两个字。他们初到三水,难免因为饮食习惯不同、语言不通而思乡情切,村企携手举办的粤语培训班、联谊活动第一时间架起“连心桥”。木棉村慈善基金会平台自2017年成立以来,就把少数民族同胞的子女纳为奖助学对象,全村安居乐业不漏一人。

  2003年以来,木棉村将民族工作纳入村委会的议事日程,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领导组织机制、信息管理机制、服务机制、沟通机制、联谊平台、志愿服务平台以及丰富的宣传教育内容,让少数民族同胞留得住、融得入、过得好。

  在桂柳公司工作了13年的壮族员工梁忠振,从初到三水的年轻小伙,到和妻子黄利耐在这里结婚成家、儿女双全,收获了满满的爱和感动,“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村企共建 浇灌团结之花

  木棉村党委书记黎福球是木棉村“少数民族团结群”的群主。黎福球说,以党建为引领,搭建村企结对共建沟通与发展平台,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是木棉村25个民族居民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法宝。

  驱车沿着527县道走进木棉村,黄竹坑、大望岗等自然村保持着“村前碧塘村后山”的宜居环境,极目望去一片翠绿。不少村庄还设有文化公园、文化活动室等设施,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方便。

  这些设施不少是村企共建的成果。黎福球介绍,近年来,木棉村委会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主动为它们排忧解难,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一方水土。村里要完善基础设施或举办文体活动时,凤铝、金意陶、欧文莱等企业总是慷慨相助和积极参与。

  进了一个村,就是一家人。从村企篮球赛、联谊交流到重阳敬老、奖学助学,每一次村企共建活动都有企业员工的身影。村里开展的每一场文体活动,都是少数民族同胞展现民族文化和自我风采的舞台;每一次的交流互动,都在加深各族群众彼此之间的了解,不断筑牢乡村基层善治的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黎福球说,接下来,木棉村计划进一步创新基层善治工作方法,探索让非户籍村民参与村事务管理,更好地吸纳少数民族同胞的意见和建议,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文/佛山日报记者 陈梦

(责任编辑:何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