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好家风”第一期内容——爱国为民,光之所在

发布时间:2022-03-11 17:05 来源:

  

爱国为民,光之所在

 

 

  家风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家族家庭对做人做事、良好品德标准的传达、规范、准则。良好的家风家训更值得我们代代相传,互相学习。 在此,我们古今对照,既分享佛山历史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也分享“禅城区最美家庭“的故事,共享佛山家风家训传承的好例子。

  

历史人物简介

 

  陈启沅(1834-1903) , 字芷馨, 南海西樵简村人,是一位学富五车、胸藏万象的饱学之士。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所树立的务实进取、爱国爱乡的家风,对地区及子孙后代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家风家训

 

  宣统《南海县志》中记载“咸丰年间,洪杨发难,中国乱离,启沅慨然曰:“四方多故,内讧外侮相逼而来,天下非十数年不能大定,民生凋敝,宁忍坐视,然运筹帷幄,决胜疆场,既非吾之所长,亦非吾志,惟天既生我于中国观此干戈扰攘战争未息,岂可跼踳乡间以流离转徒,了此余生乎,于是决计远游,冀有所得,以还哺祖国。”

  陈启沅有强烈的家园情怀,他出国一方面是家计所迫,另外是目睹中国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决战疆场,投笔从戎也不是自己所愿,才决定出国远游从商,学习商业和实业的本领,“以还哺祖国”。从陈孺直写的先人事略,以及宣统《南海县志》的《陈启沅传》中,都能感受到陈启沅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有现代价值。陈启沅不仅是自己具有这种情怀,还向自己的儿子们灌输这种思想,希望他们学到本领以普惠大众。

  陈启沅认为,兴办近代企业乃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安南的时候,陈启沅看到当地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仅效率高,且丝质精良,非常羡慕。身处海外的陈启沅不忘关注国家的发展,深感机器生产的高效,他决定要把技术带回中国。他立即付诸实践、回国筹办缫丝厂,推动缫丝行业的发展。在他创建缫丝厂后,19世纪80年代广东生丝的出口比70年代多了两万担,这无疑是陈启沅开风气之先带动行业发展的结果。

  陈启沅的子孙在其影响之下,同样热心公益、爱国爱乡。陈启沅曾孙陈廉仲,受父辈影响,不仅致力于自己生意的发展,积极推动地方慈善事业的进步,每当遇到家乡困难、市政金融困难等问题,他都能鼎力相助,并捐垫巨额资金。在他的血液中,关注国家民族和地方事业发展的爱国爱乡之情一直沸腾不息。

  陈启沅爱国爱乡、务实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影响深远。他对地区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注,给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

 

禅城“最美家庭”简介

 

  在佛山市禅城区有这样一个全家都是党员、军人的家庭,父母辈言传身教,弘扬爱国为国的淳朴家风,被评为“最美家庭”。

  李太安家庭,始终把“报效国家,国家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作为家风传承。

  李太安亲历了多场重要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对祖国交给的工作一丝不苟。妻子黄星也是军人出身,一生致力于护理事业的她,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无数。从1998 年担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成立退管会义务联络员之一,并担任志愿者已20多年。她说“一是为人民服务,二是报恩,几十年来党的培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我应该回报社会。”

  李太安夫妻对每个孩子从小就要求非常严格,爱国始终是他们树立的家风的核心内容。李太安的三个子女都参了军,女儿更是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新疆,担负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边防官兵的医疗救护任务,到报效国家的前沿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家风家训之大者,爱国爱民,这是佛山历史传承中的明珠,更是佛山家风家训的耀眼之所。

(责任编辑:曾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