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网评 | “核酸检测上河图”为何走红?因为做到了“四有”

发布时间:2021-06-21 10:45 来源:佛山新闻网

  

  近日,佛山90后文艺工作者陈志杰创作的“核酸检测上河图”走红网络,不但被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媒体平台转发,获得众多网友的称赞,还在海外社交平台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赵立坚点赞。这幅作品用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形式,在2米长卷上细致刻画了345个人物,15个著名景点,生动反映了佛山人民全员测核酸的抗疫故事。 

  以抗疫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很多,为什么“核酸检测上河图”能够走红?我认为主要是创作者做到了“四有”。 

  一是画中有“人”。这个“人”当然不仅指的是作品中画了300多个人,更重要的是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有人把“核酸检测上河图”比作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两者除了在形式上相似之外,最核心的相似之处是它们把普通人民作为描绘的对象。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为它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核酸检测上河图”之所以走红,也是因为它描绘了普通人的抗疫实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现在进行的抗疫活动,是全民参与的伟大实践,而这个实践正创造伟大的历史,“核酸检测上河图”无疑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二是画中有“情”。文艺创作十分强调情感的投入。《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说明了“情”的重要性。“核酸检测上河图”是在作者“情满”的状态下完成的。据作者介绍,他去做核酸检测时,看到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队,医务人员脸上挂满汗水,有的医护人员更是被汗水浸湿了全身,“当时不仅是感动,更充满了敬佩”,所以他才想到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正是因为作者心生感动和敬佩之情,他的笔下才能重现出那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从而打动了无数人。 

  三是画中有“心”。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艺创作需要从生活中发现普通人忽略的美,这种能力靠的不是用力,而是用心。从“核酸检测上河图”这幅画作可以看出,作者的确是一个有心人。他能从核酸检测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中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大美,而且能生动形象地将之呈现出来。画中的细节尤其动人:累倒的医务人员、扛物资的志愿者、扶老携幼的群众、拍照的记者……处处可见作者的用心。而在媒体报道的标题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也是“细节满分”这四个字,这些细节,满满都是作者的“心”。 

  四是画中有“艺”。孔子说过,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写文章,但是对所有的文艺创作都是适用的。就拿绘画来说,即使你有一个好的主题,发现了别人没看到的美,如果技艺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画出来的作品是拙劣的,那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核酸检测上河图”的成功,除了用心,最基本的条件当属作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创作出如此细致传神的大作。 

  “核酸检测上河图”的走红,不仅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鼓舞了全民抗疫的斗志,同时对文艺创作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全民抗疫,文艺界不能缺席,希望有更多抗疫题材的作品走红,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 

   

  作者:李伯瑞

  

(责任编辑:何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