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论|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2024-04-16 10:13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崭新的概念,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的论述和部署,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增强我们学习掌握这一重要理论的思想自觉,有助于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以指导实践。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领会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事件,表明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局部军事冲突频发和逆全球化论调盛行的全球态势。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日益严峻。新兴经济体崛起和旧有力量衰退,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国际秩序正在重塑。

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把握了新科技,谁就把握了制高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提高综合国力以抵御风险挑战能力的战略部署,关乎的是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把握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创新的主导作用。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看,科学技术的创新一直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由力学和热力学发展所引发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具;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由电磁理论引发的电力技术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的自动化;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物质生产的面貌。每次这种科技创新都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社会的大跃升,实践证明那些抓住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国家也因此综合国力得到迅速增强,甚至跃升为世界强国。

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密集活跃,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西方国家已在部分关键领域占据制高点,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试图利用先发掌握核心技术的垄断优势,对我国采取禁用、断供、打压等手段,甚至“卡脖子”的方式遏制中国科技的崛起。我们曾错失了数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发展机会,如果重蹈历史覆辙,将无法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我国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握历史机遇,顺势而进,以推进科技创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点,撬动生产力的发展,抢占新科技制高点,实现科技强国。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但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例如,从转变发展方式看,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新型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问题。从内需市场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适龄劳动人口规模逐渐缩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从外部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速推进产业链的“去中国化”转移与重构,降低对中国出口的依赖等等。要破解这些堵点难点,我国唯有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才能在多重困境中成功突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应运而生。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我们应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增强学习贯彻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思想自觉与使命担当,积极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者梁年,系佛山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级讲师)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