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网评 | 找到佛山制造业的起点,增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2024-05-23 09:39 来源:佛山新闻网

栏花

5月21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馆员肖达顺在狮山南粤古驿·十里官窑开展《广东南海地区古代窑业生产与海上丝绸之路初步研究》专题讲座,以远洋贸易商船“南海1号”为故事背景,带领大家从海上丝绸之路出发,探寻南海古代窑业故事。

看了这个报道,精神为之一振。笔者在较早前策划三水乐平镇古灶村村史馆和古驿道馆时,以及在前年策创三水文化宫乐平宫时,就依据自己多年的调研、考察和思考,加上在乐平古灶(三江古圩)收集到的晋代陶片等实物,提出了“南海官窑和乐平古灶这片区域是佛山古代制造业的肇迹之地”这个观点。

万物有源。早在2009年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普查队人员在三水乐平镇三江村委会区域内发现大量破陶器堆积,经考证为晋代的窑址遗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物研究价值。

再听听当日专题讲座的专家的观点。肖所长认为,根据南海区狮山镇奇石窑址、里水镇文头岭窑址的考古发掘情况,并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阐明了佛山南海窑址群、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1号”沉船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证实了阳江“南海1号”南宋沉船出水的部分酱釉罐等器物是由奇石窑、文头岭窑生产,从而佐证了佛山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位专家还表示,在三水古灶村已经发现了南朝时期的窑址,目前正积极通过考古期待在南海官窑到和顺这一片发现更早的窑址,为项目提供更扎实的历史支撑。

想当年,现在的三水乐平归属南海,而“官窑”与“古灶”只是“西南涌”一河两岸的地方,“官窑”出的陶器供“官府”使用,“古灶”出的陶器供“民间”使用。所以,当年这里是一片窑灶林立,产销两旺的工商重地。由此不难看出和判断,官窑和古灶,就是佛山(南海)最悠久的制造业之源。

正如当天的新闻报道所说,一座城市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互动融合,是延续、提升城市文明,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路径。南海正在全面深化“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推动“水上南海”建设,“十里官窑”正是“三带三区”中郁水官驿文化带、大桃园产城活力区和“水上南海”的重要载体。

再看看三水乐平,作为三水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镇街,乐平镇凭借雄厚的产业实力一直担当起三水的“工业火车头”,究其根本,今时今日乐平镇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或者说是乐平制造业的DNA,正是源于1600多年前的初始制造业(制陶)。

水火土的相遇,或是偶然,或是必然。南海官窑和乐平古灶这珍贵的晋陶片出水和出土,这是历史遗存,也是文化延伸,更是辉煌的明证。

这是传承,也是发展,更是赓续。


文/陈荣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尾图


(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