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碧水绕城,绿美景观与彩色建筑在杨梅圩相互映衬,绣出一幅景美人和的美丽圩镇新画卷。商铺林立、霓虹亮起,夜幕后的东门圩精彩纷呈,聚拢起城市“烟火气”……
圩镇是城乡融合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高明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聚焦城镇建设提质争先,通过活化提升圩镇形象和品质,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蘇村锦鲤文化街区人流如潮。/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海摄
补短板强弱项优环境 高标准创建美丽圩镇
城乡融合发展,既要补短板,也要强基础。今年以来,高明以绣花功夫抓好城镇品质提升,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优环境,高质高效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走进杨和镇杨梅圩,道路整洁、树木葱郁,一幢粉色外墙的小洋楼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还有一只捧着杨梅的卡通松鼠。这是在老旅馆的基础上,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手法打造而成。这也是杨和镇构建具有当地特色、彰显当地文化的镇域形象的诸多举措之一。
今年,杨和镇成为高明区唯一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名单的城镇。以此为契机,杨和将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中的“六个一”集中设置在杨梅片区,锻造其联城带村、协调发展的节点功能,打造国际化社区。
其中,杨梅圩作为杨梅片区的重要门面,以一街(杜鹃路)一河(杨梅河)为主轴,围绕“杨”辰“梅”景主题IP,对建筑风貌、道路绿化、路灯设施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
圩镇美不美,群众说了算。“圩镇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美观又整洁,看起来很舒适。”经常来杨梅圩采购的市民冯锦霖点赞说。
圩镇的华丽转身不只发生在杨梅圩。今年,以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为重要突破口,高明共选定了富湾圩、杨梅圩、井头圩、东门圩、合水圩5个旧圩镇,参照典型镇培育“七个一”建设标准开展改造提升试点行动。
例如,东门圩1475街区以高明老县城为基础,升级改造为大型历史文化风情街区,包括骑楼风情街、滨水美食街、特色小食街等四条特色街区及博物馆文化产业集群等五大部分,接下来还将引入沉浸式剧本杀、课本剧及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将打造成短剧界的明城“竖店”。
立足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农房风貌等要素,高明还以“1+8+N”政策体系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深入开展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并成立以区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专班,高位推动破解沿江路风貌提升工作中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同时出台多项文件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转变。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圩镇建设实现从扩“面”到提“质”的跃升。杨梅片区、东门圩已完成改造提升,井头圩除骑楼街部分项目将于年底前完工,富湾圩除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外,其余项目也已接近尾声。
因村施策凸显特色 双向流动塑造文旅新地标
依江而建的高明,西江一头连着繁荣城市,一头串起美丽乡村,沿江片区成为了高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推进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高明系统提升沿江路片区农房风貌、基础设施、公共家具,以促进城市与乡村两地要素实现循环流动为落脚点,把“百千万工程”的资源与城市高能级消费人口连接起来。
西江边“小渔村”苏村的华丽蝶变就是真实写照。在蘇村锦鲤文化街区的建设带动下,苏村摇身一变成为高明人气十足的休闲打卡好去处,吸引了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
高明以“农房管控与乡村风貌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乡村产业振兴”三个示范为切入点和立足点,立足本土文化创设“转运锦鲤”“金鳞化龙”等系列IP,从业态、形态、生态三方面入手高质量实施苏村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全省首个以“锦鲤”为主题的特色文化街区。
蘇村锦鲤文化街区启动当天即引爆全城。目前,该村仍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一批轻餐饮、文创等时尚店铺正陆续进驻,加速迈向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是优先题。近年来,高明多次在全域范围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针对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以及废旧房屋清拆开展了深入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不断迭代升级,村容村貌向美而生,97%的行政村(社区)已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2024年上半年,高明在佛山市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效检查取得95.504分,获得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秀”称号。
以此为基础,各镇因镇施策、凸显特色,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如荷城街道冲刺“千亿镇街”;杨和镇冲刺千亿工业强镇,高标准推进典型镇创建;明城镇巩固提升典型镇创建成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更合镇谋划建设航空小镇。
各村也积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品牌,如明城镇明东村的“明东枫叶之旅”主题IP、杨和镇石水村的砅PARK等,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慧雯
(编辑: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