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工、制陶艺、踢足球……来看看高明学子多彩的课外生活

2023-10-25 16:09 来源:佛山日报

“这是我的鞋盒,接下来,我要用它来做‘鞋盒里的博物馆’……”在高明区博物馆的研学课堂里,来自沧江中学附属小学的陈思琪正在向同学们展示鞋盒博物馆的制作过程。

学生巧手设计“鞋盒里的博物馆”。学校供图

本周,由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主办的“鞋盒里的博物馆”创意研学活动走进了高明区博物馆,吸引来自东洲中学、沧江中学附属小学近百名中小学生参与。该活动以鞋盒为载体,鼓励学子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博物馆,让学子们在实践中锻炼创造力。

与此同时,高明各校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让学子把快乐、知识收入囊中。本期教育周刊,让我们跟随学子的脚步一起感受精彩的课外生活。

小小的鞋盒 装着大大的世界

五颜六色的粤剧脸谱、石湾陶塑制成的迷你茶桌……在研学课堂里,陈思琪将众多精美岭南非遗手工制品汇聚在亲手打造的鞋盒博物馆。

谈及用鞋盒制作博物馆是什么感受时,陈思琪表示,这是环保材料再利用的好方法。“纸是环保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成手工艺品。”

为了制作威风凛凛的醒狮,陈思琪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环保材料填充狮头内部,用红白两色橡皮泥制作醒狮的狮头和狮身。不一会儿,一只吉祥喜庆、活灵活现的醒狮便成为了博物馆的焦点。

该活动以鞋盒为载体,鼓励学子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博物馆。学校供图

据悉,“鞋盒里的博物馆”是省博物馆和省教育厅联合推出的教育项目。此次活动走进高明区博物馆,旨在让高明的学子从一名博物馆的参观者变成博物馆的观察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同时,激发青少年在体验与互动中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寓教于乐。

活动伊始,广东省博物馆的指导老师先给孩子介绍博物馆的功能、分类及其发展历程等知识,让同学们对博物馆有基本了解。随后,该指导老师通过展示作品范例,激发学生对“鞋盒里的博物馆”的创作热情。

在实践环节,老师引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发挥想象力,用彩色卡纸、轻黏土、橡皮泥、石头、树叶等材料打造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创作完成后,每个小组还分别向大家讲解策展思路和设计理念。

近年来,高明区博物馆大力推进馆际互通,通过与标杆博物馆、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共建交流,在文物征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各校也积极吹响岭南非遗校园传承的“集结号”,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增加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以线上讲解和线下教学的形式将陶艺、剪纸等非遗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中,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传承陶艺文化 浸润学子心灵

一张原木色的长桌上,乐器、房屋、印章等各类陶具琳琅满目,旁边拉坯机、烧窑机等各类陶瓷烧制设备一应俱全。这间别致的教室,是京师时代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下称“京师附校”)的陶艺室。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

作为佛山市陶艺特色学校,京师附校结合自身特点,在课外时间开展德育类、文艺类、体育类、科普类等各类活动。其中,又以陶艺最具特色。学校将陶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授学生捏塑拉坯的技能。

京师附校将陶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授学生捏塑拉坯的技能。学校供图

“孩子们有孩子的想法,变成陶泥作品就是这么奇妙!”孩子们在玩泥巴中表现出的创意与表现力,也总是让指导老师赵泳霖惊叹不已。遇到这些奇思妙想,他都会一一拍摄,放在朋友圈分享。

不拘泥于佛山传统陶塑的技法技艺,赵泳霖不限制创作主题,带着孩子们一起发挥想象空间“玩泥巴”。陶艺课程开设以来,这门指尖上的艺术为同学们开辟了一个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新天地。

据悉,学校不仅开设了陶艺专用教室,还将陶艺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在综合楼大厅展区以及陶艺室展柜设立陶艺小展定期展出的学生作品,使陶艺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陶艺课程中,培养更多的学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陶瓷制作技艺。”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京师附校学生展示陶艺作品。学校供图

京师附校尤为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除了打造陶艺这门艺术特色课程,还成立了舞蹈、合唱、管乐等多个艺术类专业社团,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今年举行的广东省2023年“青春助力·禁毒攻坚”青少年禁毒作品征集比赛活动中,由京师附校指导老师裴再华带领师生和杨和镇启明星驿站一同创作的禁毒原创歌曲MV《禁毒,我们在路上》,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该MV融入禁毒长廊、禁毒主题公园、舞蹈等多种元素,以学生的视角及声音诠释青少年对禁毒的全新理解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京师附校合唱团参加合唱比赛。学校供图

“美育润心,艺术教育不仅满足了少年儿童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实际上也给孩子们种下艺术的‘种子’。”在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艺术教育可以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特色课外活动 传递美育精神

“跑起来,调整好姿态,看准球的落点再射门!”高声呐喊着为小球员打气之后,老师快速将足球传到门前,小球员跑上去大力抽射,足球应声入网。秋日午后,荷城一小的足球队员们在绿茵场上全力奔跑、挥洒汗水,为即将到来的校园友谊赛做好准备。

“我非常喜欢踢足球,踢足球可以强身健体。”荷城一小四年级学生陈子柔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从最基础的颠球、传球、盘带开始练习,现在已经成长为球队的主力前锋,多次在比赛中进球。

荷城一小 体育运动。学校供图

同时,操场另一边还开展着篮球、乒乓球、花样跳绳等体育项目,一幅朝气蓬勃、充满阳光的画卷实时呈现。

立足课堂和学校实际,荷城一小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开设多样化的体育特色课与游戏项目,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等多个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趣中学、学中成,为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

荷城一小学生在上舞蹈课。学校供图

校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身心发展、拓宽兴趣和开阔视野的阵地,也是展示学生个性、发展特长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高明各中小学校结合教学实际,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每周二、周四下午,西江新城第一小学都会开展“天使梦工场染艺坊”社团活动。该校将扎染这项非遗技艺引入校园,让在扎染中学习深厚的传统文化,传递美育精神。

西江新城第一小学开展“天使梦工场染艺坊”社团活动。学校供图

西安实验小学则积极开发国画艺术特色课程和国画社团,在2003年就成立了“水墨欢歌”国画社团,致力将学校打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成长家园。佛山市惟德外国语实验学校也在全区率先开设3D打印社团,积极探索科创教育。

高明学校、社区、家庭、职能部门等多方聚力,以家校社共育的形式推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双减”工作落地生花。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慧雯


(编辑:杜思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