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南海区区长王勇做客2024佛山两会区长访谈栏目

2024-01-29 15:17 来源:珠江时报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担起‘大’的责任,彰显‘大’的作为,奋发有为、实干争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担当,为佛山体现经济大市担当真正挑起大梁。”1月27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市人大代表、南海区区长王勇做客2024佛山两会区长访谈栏目,畅谈新一年发展思路和重点规划。

  王勇表示,面向未来,南海将坚定不移打造智造强区,以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建设为牵引,加快“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坚持以人为中心,聚焦“提质量,产业更好”“促均衡,民生都好”“增活力,城市叫好”,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南海实践。

  展现经济大区担当为佛山

体现经济大市担当真正挑起大梁

  记者:《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南海元素”,作为经济大区,南海如何更好地担起“挑大梁”的作用?

  王勇:认真学习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感受是佛山作为经济大市挑起了大梁,对全省全国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报告对过去的总结实事求是,对未来的发展务实求进。报告中有30多处提到了“南海元素”,新源材质、储能电站、大地艺术节等一系列南海的工作得到肯定和鼓励。

  南海是佛山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也是经济大区。2023年南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工业投资超4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突破3%,全区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200亿元,产业投资项目签约总额超110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位列五区第一,同时,南海的七个镇街2023年GDP都将超过200亿元,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新的一年,南海将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走在前列,擎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南海历来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农村综合改革、“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先行先试,目前是广东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走在前、做示范,是南海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担当。面向未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以建设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打造智造强区为路径,全力推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是以进促稳,挑起新型工业化的大梁。近年来,南海坚守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连续两年供应产业用地超400公顷(超6000亩),今年力争再供应400公顷(6000亩)左右,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过4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4150家、连续9年保持全市第一,产业规模大、工业体系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为佛山建设制造强市、推动全产业链年轻态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适度加力,迈开金科产融合的大步。南海土地面积全市最大,拥有最强的消费需求,2023年社消零总额1265亿元、批发业销售额近9000亿元,均位列全市第一。同时,南海创新动力大,全区拥有创新联合体10个、专业精细研发站850个,广东金融高新区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2800亿元。南海科创资源丰富、金融平台集聚、财政实力雄厚,理所应当迈开大步、放手大干,力争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在财政投入上适度加力,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

  “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

  记者:南海提出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格局,新的一年,南海有哪些具体的思路和部署?

  王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聚焦“一防范两突破”,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南海将坚定不移打造智造强区,以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建设为牵引,加快“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

  具体来说,“三高”指的是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水平农业,主要是推动产业结构性优化。一是以体系化思维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用好33个高端科创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在2024年超3.1%,高企数量突破4350家,让创新成为南海智造的主引擎。二是以集群化思维发展高品质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家“两业融合”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赋能制造业加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三是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集群,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南海提“两高四新”,这次增加了高水平农业。南海虽然是工业起家、工业强区,但农业在全国全省也是首屈一指的。我们提出发展高水平农业就是为了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把农业作为高品质服务业的核心优势之一,以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园区化发展思维推动农业发展,同时也使农业成为落实“百千万”头号工程的重要抓手,既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落实了耕地和食品安全的责任制,使其成为南海新的增长点。

  “四新”是南海一直坚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指的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产业,这些是南海布局战新产业的主要领域。近年来,我们围绕“四新”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两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总额超1000亿元,部分战新产业实现了集聚发展。比如,新能源产业领域,已完成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布局,建成大湾区最大的储能站;氢能产业已签约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60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超千亿元,南海荣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融入大湾区战新产业链,推动“四新”产业加快成长,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

  “六集群”是南海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着力培育6大优势产业集群:一是依托季华实验室打造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借力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四是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五是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商贸优势,壮大文旅商贸产业集群;六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打造食品康养产业集群。

  聚焦提质量促均衡增活力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南海实践

  记者: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南海如何依托自身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勇: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佛核心区,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坚实、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坚持以人为中心,聚焦“提质量,产业更好”“促均衡,民生都好”“增活力,城市叫好”,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南海实践。

  一是城市的入圈进湾,更大开放。我们将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抢抓广州都市圈建设机遇,精准对接广深港澳等先进地区优质资源。交通共建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大广佛重大交通项目谋划建设力度,配合推进地铁4号线、11号线和广佛环线等项目,争取地铁3号线南海段年内开通。科创共生方面,主动融入湾区创新链,依托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打造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加快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文化共荣方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武术文化交流中心、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不断拓展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度。

  二是产业的提质增效,更强智造。南海市场主体超68万户、占全市43.1%。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是解决多的问题,而是解决强的问题,推动企业由多变强、产业由大变优。要固本,深入实施“数字领航”计划,加快1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转型的比例超过60%。要培新,真落实《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围绕“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招商统筹力度,力争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要集群,大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加快推动6大优势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三是人才的成群结队,更多创新。“拼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人,建城市归根到底是为留人”。南海将坚定育才增岗方向,把人才评价权交给用人主体,加快构建以“用人单位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以“政府补贴培训”为辅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服

  务体系;全面推行“以赛带训”理念,持续举办“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引导各类人才干中学、学中干;推动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以才增岗,全方位提升技能素质、激发创新活力,使人才队伍成为南海核心竞争力、创新源动力、发展硬实力。

  四是民生的做强扶弱,更好均衡。去年,南海不断扩大教育、卫生等民生资源供给,实现量的持续增长。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统筹推动民生事业实现质的提升和均衡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对外加强同高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对接,区内促进各学校、医院协同联动发展。更大力度推动民生资源的东中西部协同、城乡统筹,抓好“一老一小”工作,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

  五是投入的多元统筹,更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投资共建。我们将引导多元资本参与,使其投得进、有得赚、拿得走。在基建投资方面,重点推动开放外联湾区、融通区内路网和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投资方面,统筹抓好招商引资的存量增资扩产和增量引进培育,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在社会投资方面,鼓励集体经济推广公司化发展、股权投资等模式,开放、争取、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在市场风险投资方面,常态化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推广“投贷联动”,引导风投机构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助力战新产业发展壮大。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柯凌娜


(编辑:杜思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