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浅唱木桨轻荡,南海最后的疍家水乡,来了你也会爱上→

2021-07-06 16:4 来源:佛山新闻网

  听说,这里是南海最后的疍家水乡唱着最后的咸水歌……在这里静观朴实无华的疍家生活,品尝肥美生猛的河鲜,感受一份宁静悠闲。

  疍家风情:最后一个纯渔民村落

  “疍户多生于江海,居于舟船,逐水而居。”南海凤鸣社区北区渔村,它与其他村落不同的是,这里是一个传统的水上人家聚居的村落,在这里可以追寻水上人家渔耕文化的足迹,小小的村庄却藏着巨大的奥秘。

  避风塘、水闸口、渔船、虾笼、渔网……古老的生产方式在这里延续。游走在其中,别有一番风情。

  历史气息满满的古村落,干净的街道以及满墙的3D壁画,仿佛置身于漫画之中,想必在这里生活的居民都非常开心吧,当地居民幸福感极佳的大奥秘也许来源于此。

  村落内的墙绘在这里,从始至今家家户户都有打渔的习惯,使得这个村庄至今都保留着浓厚的乡村气息。疍家人与港口码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渔排上一间间“屋顶”四周被网状的木板固定住,犹如阡陌横横竖竖的把这座“城市”紧紧地扎在这片海域上,同时,那些被横竖拼成的网格则被疍家人用来养殖,而大大小小的船只在狭窄的水域上穿梭着,相当于陆地上的公共汽车。

  走近村落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人文风光,幽深的石板小巷,这一份朴实无华,让人瞬间忘记所有的疲惫。

  早晨,太阳跃出海面, 一个个渔排浮在江面,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天边,构成一幅美丽壮观的画面。

  疍家人,日夜与渔船相伴

  南海仰仗着江河广阔的胸襟和青山的温柔情怀,容纳了一群在海上飘荡的人群——疍家人。他们主要从事沿海港湾的渔业和水上运输,祖祖辈辈浮家泛宅,长年累月在海上与风浪搏斗。

  他们有着异于陆上人家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过去漫长的渔家生活中有着诸多风俗习惯,从家居到服饰,从婚礼到渔歌,这个被称为“疍家人”的群体,编织了一道富有疍家风情的海岸风景。

  以船为居,晨曦贩鱼,白日晒网。7月1日开渔后,北区渔村避风塘又逐渐热闹起来。

  疍家人因海而生,因海而衰。门内是家,门外是生活。随着历史的演变,他们上岸定居。不少疍民重操旧业,做起了海鲜生意,踏入7月,佛山开渔,一大波生猛河鲜来袭!

  “以前我们可以唱咸水歌,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唱了,我已经不会了。”今年将近70岁的渔民胜哥说,但打渔事业陪伴了他大半辈子,已然成了他骨子里的习惯。

  一朵鲜艳的花儿绽放在渔船上。

  面向避风塘村道向西走到尽头,有一个渔市场,自开渔后又热闹起来。每日下午3点半后,此起彼伏的交谈声就会响起 ,“今日的河虾好新鲜,多少钱一斤啊?”

  笋壳鱼、林刀鱼、河虾等时令河鲜被分类放在盆里,一字排开,活蹦乱跳地等待着被选择,最终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避风塘是渔村的象征,也是北区村民心灵的港湾。据了解,北区渔村是1973年南海县政府为了统一管理渔民,组织渔民上岸定居所建的。九江、西樵、小塘、盐步、黄岐、官窑等地的2000多个渔民汇聚于此,组成了渔业人民公社,共四个生产大队。

  避风塘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约有22亩。“这个塘是我们当时一手一脚挖出来的,我也挑过不少泥。”北区村渔民胜叔说。当时只是一个简陋的塘口,现在边上的大树都挂满了红灯笼,村内鸡犬相闻,村民安宁和乐。

  对比周边车来车往的高架桥和现代化高楼,北区渔村就像是大隐于市的世外桃源。

  游览指南

  交通

  自驾导航: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三山新城北区渔村

  公交:公交车站三山港小学,桂08路、桂12路、桂21路、桂32路可到达。

  北区渔市场

  营业时间:下午3点半至傍晚

  时令河鲜:笋壳鱼、林刀鱼、河虾、泥鳅、鲤鱼、鲮鱼等。

  周边吃喝玩乐点推荐:佛罗伦萨小镇、双溪酒楼、文翰湖公园等

  ​

  图片、视频:宋兹檀、邓嘉欣、黄江容、罗桂红

  文字:佛山新闻网 邓嘉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