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十大传统文化”,佛山各区各单位谈思路亮实招

2024-04-16 08:24 来源:佛山日报

近日,佛山市“十大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围绕如何推进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市委网信办、市商务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新闻传媒中心、各区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市委网信办

  突出重点做好“功夫文化”策划宣推

  根据近年专家学者研究、网络调查、民众访谈等情况来看,佛山值得传播的文化元素很多,其中因“功夫文化”的稀缺性、丰富性和时代性,拥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积淀,聚焦“功夫文化”进行塑造和传播,是构建独特且有辨识度的城市网络形象的较好路径。

  具体举措概括为“1+N”:“1”指一个线下切入点,配合佛山武林大会、咏春拳大赛等现有的功夫活动、功夫项目,加强策划营销和包装宣传。“N”指在线上铺设N个引爆点,如围绕“有功夫来佛山”主题,推出一系列体验打卡活动。尤其瞄准年轻人这一群体,用好短视频这一载体,借力网络平台、网络大V等优势作用,持续供给优质内容,带动社交平台的广泛关注和裂变传播。同时,把“功夫文化”与另外九大传统文化结合不同节点进行不同主题组合的统筹联动,以“功夫文化”带动佛山传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出圈出彩。

  市商务局

  打响佛山美食品牌促进美食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挖掘和展示美食文化,打响佛山美食品牌,促进美食产业发展,共建世界美食之都。

  加强佛山美食文化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餐饮企业积极申报地标美食及代表性企业等荣誉称号。按照此前发布的佛山市粤菜品牌建设管理办法要求,争取年内评定一批粤菜名菜、名点。

  推进本土餐饮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发展。谋划新一轮“批零餐”入库三年计划,加大对餐饮企业培育支持力度,落实综合支持激励措施,建立餐饮企业“小升规”长效服务机制,扶持一批餐饮小微企业做优做强,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餐饮企业。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与2024佛山夜间消费节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有机融合,举办餐饮美食主题活动,带动餐饮企业人气。例如,鼓励银联等金融机构,联合市内重点餐饮企业,推出包括代金券、优惠套餐等形式的促消费活动。广泛推广融合了佛山知名美食街区、餐饮企业的美食地图。继续贯彻落实《佛山市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精神,开展广府菜名录梳理工作,并结合时令节庆,分门别类,在官方平台等持续发布广府菜名录。  

  市文广旅体局

  推动文广旅体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

  市文广旅体局将以激活“十大传统文化”为主题主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推动文广旅体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

  传承岭南广府文脉,统筹市区资源,组建激活“十大传统文化”工作专班。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会场、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全省民间文化艺术周活动等。

  落实“百千万工程”,办好城市艺术季、佛山音乐季、全民综艺大舞台、佛山韵律等品牌活动。

  抓好“十大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成立美陶湾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专班。搭建“佛山烟火”佛山美食旅游推介平台,筹备2024“佛山烟火”美食啤酒节,策划2024年夏天娱乐休闲旅游经济新玩法,加强全市美食资源推广。保护活化古建筑群落,支持改造提升莲升片区、梁园南区、芦苞祖庙古墟镇等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春节、夏季、金秋等旅游惠民品牌活动,做好假日文旅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加强宣传推广,擦亮“十大传统文化”品牌名片。举办“遇见非遗”“听见非遗”系列文化体验交流活动,研究推出有趣、有味的城市形象宣传片。

  市文联

  着力推动“2+N”特色文艺门类发展提升

  结合佛山文艺发展实际,市文联着力推动“2+N”特色文艺门类发展提升。

  其中“2”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地位且现实基础好的艺术门类,即粤剧粤曲和陶艺陶塑,“N”指具有一定传统和基础的特色艺术门类,如彩灯彩扎、剪纸年画等。

  接下来,市文联将重点开展特色传统文艺主题创作、展览演出、理论研讨和宣传推介活动,推进佛山特色传统艺术研究阐释与传播、李淑勤从艺40周年演出系列活动等项目,并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刘传陶塑艺术研究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佛山优秀传统文化。

  市社科联

  开展佛山“十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

  市社科联将围绕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在2024年社科规划项目中,继续组建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并做好成果推介、转化工作。

  加大对《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组织各社科普及基地、各社科类社会组织及社科专家、志愿者等,围绕“十大传统文化”开展社科知识普及。协助做好“十大传统文化”丛书的编撰工作。  

  市新闻传媒中心

  推动传统文化讲得透、传得广、叫得响

  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是佛山传媒的职责使命,也是传媒事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接下来,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将全方位开展“十大传统文化”宣传报道,多角度多形式阐释“十大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内涵,挖掘、梳理“十大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好做法好经验,对内对外讲好佛山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产、以文惠民的故事。

  同时落实市委、市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十大传统文化”书籍编纂和“香云纱”纪录片摄制两项工作,以文字、图片、影像再现佛山优秀岭南文化的艺术魅力。充分发挥传媒在活动策划方面的优势,组织承办大型节庆赛事活动,拓展文化产业经营版图,促进本地文旅消费。

  当前,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正与香港导演高志森合作筹划《功夫少年》电影的拍摄,将深入佛山各地取景,以梁氏四代人习武的故事,折射大湾区百年变迁。  

  禅城区

  在“传承、惠民、赋能”三个定位上下功夫

  禅城区围绕“传承、惠民、赋能”三个定位来推进传统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对象、功能、成效。

  粤剧文化建设方面,充分用好琼花会馆、粤剧博物馆、祖庙万福台、岭南天地元吉黄公祠等粤剧粤曲表演阵地;建设江誉锍(南海十三郎)展示馆;在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设置巨幅粤剧主题墙。

  功夫文化建设方面,计划于今年11月举行张炎(鸿胜)诞辰200周年庆典暨第七届蔡李佛功夫佛山锦标赛;复建荣生堂(快子路)等武术文化阵地;计划与广州天和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合作,通过AI技术,将蔡李佛、咏春等功夫元素动态捕捉。

  龙舟龙狮文化建设方面,推进南庄龙舟湾水上运动中心、岭南文化创意体验中心、龙狮会馆等项目建设。

  陶艺文化建设方面,高标准推动美陶湾建设,丰富陶瓷创意周活动影响力,推出陶艺主题的原创话剧《南风灶》;推进美陶湾载体建设,重点抓好美陶湾28个项目;举办全省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现场交流活动。

  祖庙文化建设方面,提升祖庙庙会(北帝诞)影响力,强化禅城、南海、荔湾的北帝诞跨城联动;做强祖庙老城片区,一体推进岭南天地、仁寿寺、梁园莲升、田心里、任围等片区重要文化节点联动发展。

  忠义文化建设方面,目前正在谋划以水上关帝庙为切入点,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办“关帝诞”文旅活动(初定名)。

  状元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场馆、岭南状元文化展示馆等;提炼状元文化IP,推广“状元酒”“状元茶”“状元水”“状元宴”“状元礼”等文化品牌。

  南海区  

  “六有”体系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光彩

  南海区将深入挖掘传播文化内涵、培育名师和传承人、开展文化普及推广、打造品牌活动、塑造文化IP、夯实载体基础、赋能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旅融合、文经相促,形成“有传承、有名人、有IP、有载体、有活动、有产业”等“六有”体系,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光彩。

  传承发展龙狮、功夫、龙舟文化,擦亮世界级IP。开展“狮口”“龙口”普查,举办南海龙舟超级联赛,鼓励年轻人参与醒狮、功夫、龙舟文化传承和创新。制定并发布国际咏春拳大赛比赛规程、国际咏春套路标准,举办2024年国际咏春拳大赛、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南海超级龙舟联赛等。深化“南海狮团”“南海龙堂”IP创新利用,建设“叠滘龙船漂移”地标品牌,全区推广《醒狮操》,开发主题文艺作品、电影、衍生文创等,《雄狮少年2》将于2024年暑期上映。精心打造“南海功夫之城体验游精品线路”,将醒狮、功夫、龙舟与电影、电竞、动漫、青年新演艺等业态相融合。

  立足制造业当家,培育数字经济工匠,推动大城工匠走进学校企业开展“匠心课堂”,弘扬工匠精神。

  深入挖掘谭家菜、太史菜等美食历史文化,着力提升千灯湖、怡海港、儒林湾、听音湖等美食集聚区,活化旧蚕房改造成特色蚕房美食品牌。推广秋茄、苦瓜、鲈鱼等本土名菜以及翰林宴、生菜会、全鱼宴等特色美食。举办西江河鲜节等特色美食节,持续举办亚洲名厨精英荟,推动龙船饭等团体标准化,培育壮大美食产业链发展。

  打造精品粤剧粤曲节目,深入推进“粤剧粤曲进校园”,开展文艺轻骑兵粤剧粤曲进商圈、进村居,与澳门开展少儿粤剧曲艺交流晚会。

  开展“忠义”历史文化研究,加强大果村三忠庙等保护利用,鼓励村居开展三忠诞、三忠诗会等活动,提升忠义历史文化馆、忠义主题园等景观节点。

  顺德区

  激活“十大传统文化”顺德元素

  当前,顺德区深入实施《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的顺德元素,全力打造岭南广府文脉传承创新高地。

  激活粤剧文化,擦亮“中国曲艺之乡”IP。以传承发展粤剧文化、传播粤剧美学、打造粤剧时尚感为重点,开展“岭南潮·品顺德”顺德粤剧季活动。

  激活龙舟文化,擦亮“全国龙舟之乡”IP。举办“岭南潮·品顺德”2024欢乐龙舟文化节。以2024中国龙舟大奖赛为核心,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狂欢的龙舟文化盛事。拟通过配套“行运一条龙”祈福巡游、龙舟宴、龙舟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推动“龙舟+文化”“龙舟+美食”“龙舟+潮玩”跨界融合,塑造“看龙舟比赛,玩龙舟民俗,吃龙舟宴席,赏龙舟文化”体育文旅新体验。

  激活功夫文化,擦亮“武术之乡”IP。鼓励支持顺德区均安镇创新、活化李小龙功夫文化IP,探索跨界合作。

  激活美食文化,擦亮“世界美食之都”超级IP。依托“双十园区”建设平台,指导大良、容桂2个美食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继续实施“寻味顺德·再出发”行动,推进《顺德历史文化丛书》(美食科学专辑)出版。开展《寻味顺德美食故事集》第二集编撰工作。推动成立顺德美食文化促进会,推进申请注册“寻味顺德”集体商标,鼓励更多顺德餐饮企业“走出去”。

  激活香云纱文化,擦亮“香云纱原产地”IP。出台《佛山市顺德区香云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香云纱生产场地建设标准,加快推动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一期项目动工建设。

  高明区

  多方发力让文化“可感”“可观”“可游”“可塑”

  高明将从让文化“可感”“可观”“可游”“可塑”四方面发力,加快构建区委领导、党政齐抓、区镇联动、多方参与的大文化工作格局。

  融入生活日常,让文化“可感”。打好节日牌,围绕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策划打造“龙耀沧江烟火高明”文旅活动品牌矩阵;打好特色牌,持续举办拥有380多年历史的特色民俗活动“塘肚行神”;打好群众牌,借助群众身边的理论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等,开展“理论+文艺+故事”互动式宣讲,孵化培育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推动展示展演,让文化“可观”。用好文艺力量,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作品化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拓宽展示载体,提升区内文博场馆展览陈列水平,持续完善非遗传承人名录库等;绘就“文化+城乡”画卷,让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深化文旅融合,让文化“可游”。拓宽“文化+生态”路径,助推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与盈香生态园、皂幕山景区、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等品牌生态休闲景区串珠成链,与退桉种柿等林相改造、林下经济发展相融合;促进“文化+经济”转化,深耕“造节”行动,支持并组织盈香生态园、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滨荷Park等重点景区景点广泛开展系列文旅营销活动;打响“文化+美食”品牌,实施粤菜师傅“五个一百”工程,发布美食主题旅游线路。

  突出本土特色,让文化“可塑”。活化古椰文化,推进古椰贝丘遗址保护与文化激活相结合,深入实施《古椰贝丘遗址保护规划》《古椰贝丘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传承红色文化,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1+2+3+6”工程等。

  三水区

  做强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三水区将深入挖掘、传承、激活“十大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双创”发展。

  加强对胥江祖庙核心景区设施的修葺,推动胥江祖庙旅游由祈福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发展转变。举办呷醋文化节、啤酒节、开渔节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节事活动,做强“啤酒+”“河鲜+”等特色品牌。建设三水非遗美食博物馆,推动长寿醋等特色美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支持配合省委宣传部做好“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之一的粤剧电影《三水女儿·红头巾》的拍摄筹备工作。设立粤曲星腔研究中心、传习所、三水区粤曲星腔培训基地,推进曾小敏艺术中心落地。深入传承忠义文化,弘扬邓培烈士革命精神。开发红色教育路线和乡村研学路线,将初心学堂打造成兼具红色教育和旅游观光的教育阵地。精心谋划2024年佛山“西甲”开幕式与闭幕式,融入龙舟文化、舞龙醒狮、功夫武术等佛山本土特色文化。

  坚持以文润城、文旅相融,推动产业发展有新突破。持续活化“四个百年”(百年文塔、百年火车站、百年海关、百年邮局)文化标识,推动百年火车站美食大楼开业,打造“百年好合”婚恋产业基地。加快云秀片区改造提升,推动“西甲”啤酒广场、江边仓、筷子街等区域联动,打造特色文创街区。推动千年古迹宝月堂升级为现代文旅创新空间。支持白坭镇争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加快推进芦苞欢乐洞天项目、乐平大同生态廊道项目等文旅项目建设。

  以传统文化点亮城市特征,推动城市形象宣传更深入人心。深入挖掘“美食文化”“祖庙文化”等内涵,以各类文旅节庆为重要节点,全媒体集中宣推三水河鲜美食、非遗美食、长寿美食和特色民俗,打响“湾区美食之都”“千年祖庙人居福地”等城市名片。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陈宁静

(编辑:梁智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