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爱佛山 向善之城”公益慈善文化主题论坛就如何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展开探讨

2023-02-06 08:22 来源:佛山日报

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卢丽华、余佳欣报道:佛山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城市文明薪火相传,佛山人的善举亦是蔚然成风,扶贫济困、排忧解难的慈怀世代相传。这座城市里,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成为佛山人的城市精神符号。

  2月5日正值元宵佳节,佛山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行通济阔别3年重新回归,再现历史文化名城繁华盛景。

  当天上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扛起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举办“温爱佛山向善之城”公益慈善文化主题论坛,4名历史文化及佛山传媒公益慈善智库专家、公益代表聚焦“如何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助力打造‘向善之城’”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纵观历史,考量现实,展望未来,发掘遍布城市肌理的“乐善”足迹,汇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助推现代公益慈善文化成为佛山城市发展新名片。

论坛现场,4名专家就如何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展开探讨。/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薪火相传

  凝聚向上向善奋进力量

  “行通济”习俗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有400多年历史,通济桥在佛山人民的历史记忆中具有重要地位。自2012年起,佛山在行通济活动中融入更多公益慈善元素,让传统习俗焕发新生,变成佛山公益力量的展示品牌,营造出全民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慈善与行通济究竟有何历史渊源?“几百年来,通济桥历经数次修缮,本身就是一种慈善行为。”高明区博物馆馆长、佛山本土公益慈善观察专家杨丽东表示,通济桥有历史记载的大型修缮就不少于7次,参与修缮的群体有官方,也有民间乡绅、商人和民众。

  通济桥之名取自“先通而后济”,历史上通济桥是连通佛山与外界的桥。“路通了,人员商贸才能往来,这样经济才能发展。”杨丽东说,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修缮通济桥也反映了城市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

  佛山的向善薪火一直都生生不息。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陈永杰介绍,明清时期的佛山,有发达的社会组织,自治水平远超其他城市。当时的公共治理秩序,由当地士绅以自治方式维持,处理的公共事务以公益慈善为核心内容,包括拨出款项和组织地方公益事务两个层面,例如义仓、义学、义庄,在祖庙的碑廊中均能找到记载。

  人人慈善

  打造“向善之城”弘扬大爱

  放眼当下,佛山的公益慈善历史传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延续到当代,近年来又大力促进“新佛山人”融合,让城市的幸福底色更足、包容特性更强。今年行通济以“佛山之心,通济天下”为主题,推出系列慈善活动,弘扬佛山慈善大爱。

  如何进一步发掘培育行通济等具有佛山本土特色、新时代特征的公益慈善文化,让“向善之城”成为佛山新名片?

  “爱心和善举,可以相互传递,现代公益应该是全社会一起参与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曹轲认为,坚持向上向善,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要传承、延续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要传递,每个人以行动和善意感染身边的人;要传播,用一个个可信可学的榜样感召人、影响人,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特别是媒体应该发挥宣传效应,打通信息渠道,链接更多的社会服务资源,提升慈善资源使用效率。

  曹轲还提到,未来社会不再是简单的熟人社区,更多的是陌生人的交流或者由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圈层。这就需要走专业化道路,打磨组织内部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强化公益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另一方建立合理的资源匹配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一个专业的募捐体系,用更精细的工作完成资源服务的对接。

  “慈善没有等级之分,人人都可以参与慈善。”在杨丽东看来,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如何“向善”是一种自发的主动行为,需要搭建平台和渠道进行宣传引导。具体到佛山,慈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要深度挖掘活化利用,从传统中汲取智慧力量,塑造城市品牌与形象。

  百花齐放

  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佛山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将服务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应急、抗疫等诸多方面。

  “中国好人”伍景勋从事公益教育十几年,见证了佛山慈善事业的点滴改变,也用实际行动将佛山务实、乐善的精神带到其他城市。“百花齐放才是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慈善事业。”伍景勋表示,慈善事业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生存的土壤。随着现代慈善理念深入,佛山的慈善生态会更融合、更协调、更专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向善,参与社区公益。

  谈及未来发展趋势,杨丽东认为,社区将逐渐成为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阵地。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其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比如医生、警察、水电工程师等,他们在社区慈善中更有可能被调动起来,这些民间力量将弥补官方力量的不足,更加润物无声地弘扬慈善文化,让社会愈发向上向善。

  陈永杰以顺德人郭志强在重庆为素不相识的“山城棒棒”(挑夫)推车上坡为例,提出慈善就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物的善举汇聚而成。“慈善文化必然会引领我们走向更具广泛动员力的社会互助、更深入基层的志愿服务。”陈永杰说,未来慈善将成为佛山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一种习惯代代传承。

  “未来的公益图景将是我们帮助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帮助我们,而且随时可以帮助。”曹轲提出,要善用现代力量,利用好互联网联结政府、企业、媒体和个人之间的资源,让大家的每一个点赞和传播都是一次善举。只有大家一起做好身边的事情,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社会。


(编辑:黄开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