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心理防护指南|长期高强度抗疫,如何为心减压?

2022-11-27 22:14 来源:羊城晚报

目前,广州本轮疫情规模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医务人员不仅要支援核酸检测和方舱医疗服务,还要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救援任务,心理压力巨大。

11月26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范长河指出,当前形势下,医务人员容易进入应激状态,要学会自我减压调节,及时有效缓解内心压力,才能保持充沛精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什么情况下医务人员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临床经验,范长河指出,当遇到以下问题时,医务人员常常会出现心理波动:

接触大量的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面临随时被感染的风险;

担心自己工作不到位,如果自己被感染会影响整个团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短时间内病例大量增加,需要连续作战,就会持续感受到救治压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长期处于隔离状态,与家人分离,不能照顾家庭,担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等。

医务人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焦虑和恐惧反应。主要表现为集中注意力和决策困难,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缺乏耐心、敏感紧张、感到不安全、反复回想等情况。

情绪低落和压抑。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等重要事项时,会表现得更加沮丧和情绪不振。

情绪愤怒。面对疫情风险和各种压力,表现出易激惹、对外界感到愤怒、对他人失去信任感、愤世嫉俗等情绪。

悲观和绝望。产生职业耗竭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无价值感,感到麻木与困惑。

身心极度疲劳。出现各种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心慌、晕眩、呼吸困难、胃痛、肌肉紧张、无法放松等。有时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并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已被感染。

睡眠困难。难以入睡,或易醒、噩梦。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1. 工作上多交流,不要孤军奋战

“接到工作任务后,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流程和各种仪器、用品和技能。”范长河说,“当出现焦虑恐惧反应时,团队成员间要互相支持、帮助和鼓励。”

“抗疫工作是团队工作,如果工作进展不太顺利或出现一些问题,不要认为就是自己的错,不用背上太大的思想包袱。”范长河还建议,队员们要多交流工作上的经验和相关信息,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有时言语交流不便,相互之间的一些手势和肢体动作交流,都有助于心理减压。同时,要避免过度的英雄主义,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应积极反馈以尽早获得支持,必要时可以开展线上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交流自己抗疫的感受和体验,并相互解答他人的疑惑或提供建议,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强工作状态和身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每班工作时长不宜太长,需要及时轮换班,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做到规律地进食进水。因此,政府和医院方面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休息场所和合理的膳食。

2. 下班后及时放松

医务人员要及时察觉与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遇到困难时及时反馈并求助。范长河指出,在隔离休息时,可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与不能见面的同事和亲人进行互动,有时即使是简单的问候和聊天,也有助于疏散紧张情绪,获得心理支持。

同时,专家还建议,下班后,队员们可开展适合自己的线上娱乐活动(比如打电子游戏、刷抖音、刷剧、看电子书),并做些简易的身体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果感到紧张或难以放松,可以开展一些合适的松弛训练,如腹式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冥想和正念放松训练等。

3. 适当调整认知,避免过度的心理压力

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与三年前有着很大不同,虽然传播力强,但毒力明显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较低。所以,在严格按要求做好防护和院感措施的前提下,如果仍被感染,不需要过分自责。

范长河认为,如果自己身心状态不佳,难以继续工作,可以及时反馈,申请休息,不用担心自己会被人看扁。此外,也希望医护能理解和接纳被诊治的新冠阳性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或不理性行为,保持平和的心态。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如何寻求心理援助?

当医务人员感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欠佳,通过自我调整仍不能恢复时,可以通过省二医互联网医院寻求免费的心理援助。

进入省二医互联网医院“心理倾诉线上咨询”板块的路径为: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医院服务”→线上问诊→转到“叮呗医生+”小程序→在线问诊→搜索心理精神科→任选一名医生→问诊→找到“医师团队”板块→心理倾诉线上咨询→选择“免费义诊”→问诊→知情同意→选择就诊人→简单描述情况→支付0元→医生接诊→可图文咨询或申请医生电话咨询。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 实习生舒安淇 通讯员 黄怡辛

图/医院提供

(编辑:陈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