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专家、学者围绕佛山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2025-03-12 10:33 来源:佛山日报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职业教育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一战略部署从教育体系内部融合以及教育与产业对接两个关键维度,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地尤其是佛山这样的制造业大市带来新机遇。

  在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现代产业、现代制造业领域70%的人才来自职业教育的培养。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有力地支撑起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本地产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全球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下好职业教育这盘棋,促进职业教育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成为摆在佛山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聚焦此话题,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为佛山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

  推进职普融通 构建一体化教育新生态

  推进职普融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步。

  职普融通‌是指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

  在佛山,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职普融通能帮助学生找到兴趣和特长所在,契合佛山产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职普融通需要立足构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根基处发力,实现深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融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说。

  基础教育阶段是关键切入点,刘林建议,可在中小学开设职业体验课与认知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课堂开展各类活动,树立正确职业观,激发学习兴趣。

  尽管当下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已明确,社会认可度有所提升,但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仍未完全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罗丹认为,破解高中阶段职普融通难题,应以职普平等地位为前提,以制度体系建构为保障。有关部门应围绕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位互通完善制度,赋予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地位。

  在探索职普融通的制度建设进程中,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两年,学校开设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与综合高中班,构建起以课程融通为核心、资源融通为途径、综合高中为突破口的职普融通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党建办公室主任马文青介绍,接下来,学校还会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围绕进一步推动职普融通“双向通”,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办主任、副教授张芳建议,推动职普教师双向流动,提升佛山教师队伍素质;多途径畅通高职院校升本通道,为职校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培育时代工匠

  产教融合,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产业体系完整、高新技术企业众多,推进产教融合具有先天优势。佛山各职业学校立足区域,融入大局,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其中,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专业核心课程双导师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双带头人制,打造“专任教师下企业、产业教授进校园”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增强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的适应性。

  针对佛山及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6个高水平研发与创新平台,同时与美的等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

  ……

  当前,佛山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本地产业持续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产业链各环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挑战。

  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时,腾一科技发现制造业场景认知与人工智能技术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大。

  “我们曾联合佛山大学、广东东软学院等院校开展为期21天的‘小学期’专项培训,目前也在推进产业集群定制课程,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适配制造业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广东腾一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璐说,这类培训完全采取公益形式运营,虽然在特定领域取得成效,但受限于资源投入,服务覆盖面仍有待拓展。

  如何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黎璐提出了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黎璐建议,构建“政校企服”四方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技术反哺等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培育的可持续生态。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系统化解产业升级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文/佛山传媒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卢丽华、吴家键、倪玉洁


( 编辑:黄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