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革命再出发:调研五个集群,我们在佛山发现了什么

2021年08月30日 17:12 来源:佛山新闻网

  2021年,北大教授周其仁再次来到了佛山。

  今年是这位学者频繁往返于佛山的第四年,也是他为了一个不变的主题——品质革命的再出发。

  佛山是国内最早、最坚定开展品质革命的城市之一。早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来一场中国制造业的品质革命”这一年,佛山已率先行动,举起了开展品质革命的旗帜。

  正是从这一年起,周其仁走在了佛山各大工厂的生产一线,先后与数百位佛山企业家一起,走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甚至在德国、荷兰、丹麦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即便去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无法打断这场以品质革命为不变主线的求索。 

  品质革命需要久久为功。2021年,佛山“品质革命”调研组接力前行,以研究产业集群为全新的主题,在长达大半年内,完成了对于禅城区张槎针织,南海区大沥、狮山铝型材,顺德区北滘家电,高明区荷城、明城先进制造与三水乐平先进制造业五大产业集群的深调研。

  很多人不禁要问,研究佛山的品质革命,为何要研究产业集群? 

  从“冰山”到“规下”

  佛山被誉为制造业的“中国样本”。 

  这不仅是指佛山的产业底色——以制造业为主,二产在三次产业的占比中逼近六成。更指佛山的企业特色——以小微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在佛山全市企业的占比中高达99%以上。

  佛山小微企业之多,使得佛山被誉为盛产“老板”的城市。在佛山,平均每8个人里就有一位“老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佛山已有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成为广东省第二座拥有百万位“老板”的地级市。其中企业有40多万家,工业企业超10万家。

  相比之下,佛山规上企业仅有8000多家。所谓规上企业,即指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由此可见,在佛山庞大的企业堆头中,规下企业等微型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

佛山制造真正庞大的身躯,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冰山下的规下企业。

佛山制造真正庞大的身躯,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冰山下的规下企业。 

  这就像常提到的“冰山理论”。在冰山之上,人们所熟知的美的、格兰仕、华兴玻璃等大型企业只是佛山企业中极小的一部分。佛山制造真正庞大的身躯,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冰山下的规下企业。 

  但这样的企业群体,恰恰是推动佛山品质革命走向深水区的关键所在。 

  当前,佛山的品质革命已取得了头部企业先行的成果。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里,一批佛山质造标杆已成功出列:善用减法、聚焦做精品的美的集团、坚持让价不让质的蒙娜丽莎、把品质革命作为企业核心战略的德冠薄膜……

  这是成果,但也是挑战。

  随着佛山品质革命的深化,他不能停留在头部企业的革命,而应该扩大企业覆盖面。

  特别是推动中小微企业参与到品质革命的提升工程中,唯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佛山制造业品质的整齐度。 

  研究“草、灌、乔” 

  要推动佛山品质革命落到实处,需要研究“草、灌、乔”。

  何谓“草、灌、乔”?在大自然正常的生态中,是先长出草、再到灌木、再到乔木。形成草、灌、乔的生态结构。产业也一样,既有乔木型的大企业、灌木型的中型企业,还有小草型的小企业。

  周其仁认为,乔木型的大企业固然对地方发展很重要。但是大树要长得好,底部生态也很重要。而“草”和“灌”这两层,实际上对地方发展也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研究企业群落,离不开对“草、灌、乔”的研究。

  产业集群即是一种常见的企业群落形态。研究佛山“草、灌、乔”企业生态,就是提炼佛山产业集群战法。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域内,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结构、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现象。

  以专业镇经济起家的佛山,拥有大量产业集群。摊开佛山产业集群“地图”,可以看到,佛山五区32镇街几乎都有各自的产业集群。按照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所认定的数据显示,佛山共有35个产业集群。

佛山共有35个产业集群。图为大沥镇某铝型材企业车间。

佛山共有35个产业集群。图为大沥镇某铝型材企业车间。 

  其中,除了人们熟悉的南庄陶瓷、大沥铝业等知名产业集群,也有不少曾经辉煌的产业集群已经式微。

  这也说明研究“草、灌、乔”的重要性。正如周其仁所说,研究“草、灌、乔”也是研究地方的厚度。一个地方的厚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底部的“草”“灌”等企业不够厚,不够强,那么一旦前端的大树倒下,地方发展就会很危险。毕竟任何大企业最初都是从小企业起步。

  因此,研究“草、灌、乔”,也是研究如何让佛山产业集群在下一个十年再续辉煌的方法论。 

  带着这样的使命,2021年佛山“品质革命”调研组再次出发。

  大树底下,如何长草 

  北滘家电集群的特点,让它成了研究佛山产业集群“战法”的重要样本。

  放眼佛山35个产业集群,北滘家电集群位列第一梯队。数据显示,去年北滘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其中光家电产业产值贡献就超过74%。这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也极具全国影响力,光产值就占到了全国家电总产值的10%。

  从集群类型来看,北滘家电集群属于典型的龙头带动型。佛山仅有的一家制造业500强企业,美的即隶属于北滘家电集群。

  美的的体量决定了它的份量。这家去年销售超2800亿的家电大鳄,光在顺德本土的一级供应商就有400家。其中美的空调1000家合格供应商中,与北滘近800家企业存在供需关系。

  可以说,北滘家电集群的故事,就是巨头如何与集群共生的故事。北滘家电集群的“战法”,就是巨头如何带动集群成长的经验。 

  美的对北滘家电集群生产力的提升,如同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三种产业集群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技术与信息的外溢、劳动力积蓄与供给以及中间产品的共享。

走访位于顺德北滘的美的集团。 林东云 摄

走访位于顺德北滘的美的集团。 林东云 摄 

  简而言之,美的为北滘家电集群提供了人才、技术、包括产业配套的输出。以至于在北滘家电中,随处可见“美的”的影子、美的的管理理念、美的出来的人才等。

  因而,提升北滘家电集群的未来竞争力,一定离不开美的。 

  一是美的本身,作为北滘家电集群的“黄埔军校”,锻造美的的竞争力,显然就是锻造北滘家电集群的竞争力,另一个则是美的的品质传导,美的与北滘家电集群的共生关系,决定了美的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的纽带,拉动北滘家电企业的品质升级。

  对企业说,制造与采购的区别就在于管理自己和管理别人。北滘家电集群中,大量企业属于美的供应商。美的的采购工作,某种程度上就在管理北滘的家电集群。美的对供应商品质要求的高低,也将成为影响北滘家电集群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对北滘家电集群来说,未来也一定要“离开”美的。 

  因为好的企业群落都是推陈出新。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起步,但是绝对不能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象。在周其仁看来,这是衡量北滘家电集群未来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如何让大树底下长草,这是北滘家电集群要解答的问题,也是北滘家电集群必须输出的经验。 

  关注产业,更要关注产品 

  大沥、狮山铝型材集群与张槎针织集群代表佛山的另一种产业集群类型,草根型集群。 

  这两大集群非常相似。一是集群内的企业大多草根出身,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以张槎针织为例,在张槎26平方公里之上,就有超过4000多家针织企业。但大量的创业者就靠租赁或者购买几台大圆机后即自成门户。以至于当地产业集群中,拥有30台以上的大圆机企业,就算“不小了”,但实际上张槎拥有的规上企业,仅有100多家。

张槎某针织企业车间内的大圆机。

张槎某针织企业车间内的大圆机。 

  二是他们都有相似的江湖地位,甚至连口号都极为相似。谈到铝型材,常有一句话是“世界铝材看中国,中国铝材看大沥”。而谈到针织则有“天下针织看中国,中国针织看张槎”的说法,他们都是全国产区中的“一哥”。

  三是作为传统产业,目前这两大集群都遇到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大沥、狮山大多铝型材企业眼中传统铝材已深陷红海,而张槎大量的小微针织企业则认为自己已经穷途末路,工厂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库存。

走访大沥某小型铝型材企业。 林东云 摄

走访大沥某小型铝型材企业。 林东云 摄 

  草根集群如何再焕新枝?这是我们要在大沥、狮山铝型材集群与张槎针织集群探寻的战法。

  老集群的新故事,要从新方法开始。所谓的产能过剩,过剩的是方法。周其仁认为,真正让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并不是大卖场的地租,也不是其他的成本,而是做相同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同质化严重,这才是真正的瓶颈。

  铝型材企业的突围之路,在于不应对产业敏感,要对产品敏感。真正的经济发展是产品驱动,不是产业驱动。因为每一个产品背后就是一个新的产业动向,企业如果能够做到对产品敏感,实际上就是对产业的新动向敏感,这样才能在红海中打捞出蓝海。 

  针织企业的突围之路,在于不应对物质敏感,要对信息敏感。在针织企业中,供给侧的生产能力已经不成问题,难的是如何对准需求而生产,如何获取客户的信息。作为中间产品的针织行业,更要对各种信息敏感,特别是客户信息,因为谁最靠近消费者谁就为王,只有这样才能在穷途末路中找到出路。 

  对产品敏感,对信息敏感,传统产业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像周其仁所提到的三大阶段的升级,从Me too(相同)走向Me better(更佳)、再到Me only(独到性)。 

  好客户:竞争力的新指标 

  高明与三水两地的产业集群,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理解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新维度。 

  在一般的理解中,拥有多少大企业被看作评判一个集群强弱的重要指标,人们总会习惯性地把企业产值的“量”与企业竞争力的“强”建立起正相关的关系。

走访位于高明的佛山市高明骏隆纸品有限公司。林东云 摄

走访位于高明的佛山市高明骏隆纸品有限公司。林东云 摄 

  但在走读以高明荷城塑料、三水乐平装备为代表的两地先进制造业集群时,却让我们看到在一个产业集群生态中,不一定要强求所有的“草”“灌”最终都要成长为“乔”木型的企业,即便产业集群中大多是“草”“灌”,但只要是一群强劲的“草”和“灌”,这仍然是一个健康的企业群落。 

走访位于三水乐平某装备制造企业。  林东云 摄

走访位于三水乐平某装备制造企业。 林东云 摄 

  在三水乐平装备产业集群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首台套”。不少企业规模只有几个亿,甚至只有几千万的企业,都创新性地推出了各自细分领域的“第一”产品。

  比如南台精机打造出的“可能是世界上首台圆压平模切机”,从早年的“星期六工程师”到下海创立广东科立,研发并生产出了国内首台铝合金型材表面保护膜的生产设备。

  这样颠覆性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创新并不都属于大科学家、大航海家,普通人同样是创新的重要主体。

  实际上,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埃德蒙·费尔普斯所著的《活力》一书中曾经指出,大多的创新并不是亨利福特类的孤独的企业家所带来,而是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的。 

  凭着创新,普通人打造出来的小企业也可以是很强的企业。 

  高明企业伟利信就是一个例子。这家只有18个人,营收2000多万的小型企业,却把自己生产的手机静电保护膜,卖进了苹果与华为的供应商体系。甚至相比苦于同质化竞争,忙于寻找订单的塑料企业,伟利信不仅保有高毛利,而且整个公司只有1个销售人员,因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

  在周其仁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追求大而全,哪怕企业只是生产网络中的一环也可以做得很好。只要企业能做到让客户离不开你,而且仍然有很高的毛利率。

  但小企业要成为强劲的“草”,关键要学会抓好客户。 

  因为好公司和差公司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抓到好客户。正如周其仁所说,一个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的客户就是好客户,好客户可以把企业带到高地去,可以把企业带给更好的客户,好客户可以让企业在竞争中不可动摇。

  要把抓好客户,视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更要视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牛鼻子。 

  “佛山之问”再作答 

  有人问过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位英国探险家曾给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攀登品质革命的高峰,对佛山来说,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目标。

  而早在四年前,周其仁在2018年佛山企业大会上,曾经面向台下800位企业家抛出一个“佛山之问”:“把佛山建设成‘中国制造’的品质高地,我们只有雄心壮志吗?”

  再次吹响攀登品质革命高峰的号角声,这就是佛山的回答。 

(责任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