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系列观察|南海:搭好“绿色框架” 激活“一池春水”

2021年08月27日 11:05 来源:珠江时报

  每天傍晚,家住南海桂城中海锦城的市民陈世晁,总会到佛山水道沙溪渡口附近散步。“我是看着这里水质慢慢变好的。以前偶尔会看到垃圾,现在少了很多,越来越多人喜欢到河边散步了。”他笑着说。

   2019年7月,南海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城乡关系向更高级结构转换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两年时间里,南海不断思考、探索、实践,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修复生态系统、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中,不断深化对发展与保护、环境与民生、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持续完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探索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上,南海交出了一份答卷:2015年至2020年,南海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改善31.2%,地区生产总值则从2397亿元提高到3177亿元。

  7c2fccc4bf394654903d102979bc0da0.jpg

   小朋友在桂城映月湖广场玩耍,良好的公园环境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章佳琳 摄

   强化顶层设计

   推动生态空间重构

   近年来,南海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环保责任得到强化落实,但仍存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有限生态承载力的矛盾、市民环境需求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矛盾等问题。

   如何解决?南海提出,要更加自觉用好“三线一单”绿色标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南海将“三线一单”和村级工业园整治紧密结合,在桂城、西樵试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空间管控制度,推动绿色发展。

   “以前办理排污许可证要从狮山到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来一回要一天,改为网办后,方便多了。”今年7月,南海优化排污许可证核发事项办理流程,企业办理排污许可证可网上申请,实现“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工程师禤荣奋得知后非常高兴。

   这也是南海对接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发展部署,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创新举措。

   在构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绿色框架”中,管控好重要生态空间是战术体现。在此基础上,南海还在不断探索通过强化生态用地连片统筹、系统修复,推动生态空间重构。

  845d00cda8f743aa8aac5b39c37c50ec.jpg

   新联社区伫立在里水河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方智恒 摄

   比如创新生态用地腾退动力机制,探索将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拓展到湿地、林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逐步实现生态用地占补平衡,对生态用地修复给予用地指标奖励,从而有力地推动生态用地整理。得益于政策创新,南海城市核心区的120多亩建设用地成功复绿为生态公园。

   生态修复市场化推进机制也是南海的探索之一。即培育生态修复市场主体,赋予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激励其从事生态修复。先行先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权、绿色发展基金等。

   这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数据显示,通过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统筹治理,南海近三年来已复垦复绿超5500亩,新增绿化面积2.4万亩。

  04869c7aecc64d65ad004894d4413b5c.jpg

   在里水赤山村,田园、公园、家园“三园合一”。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廖明璨 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强化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推动河湖水域岸线依法管理、科学保护、合理利用。”2021年8月,南海发布第3号总河长令,持续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

   当生态环境问题加剧城乡融合的“绿色挑战”时,南海抓住了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契机,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更深入地纳入到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范畴。

   2020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牵头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强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实施方案》,方案以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为南海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该方案提到,将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特别是对三大领域的整治,如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推进城乡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对工业源的管控等。

   为此,南海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全力打好碧水攻坚、蓝天保卫、净土防御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战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里水镇以智慧水务和信息化手段,逐步推进“精准治水”,成效显著,环境愈加优美怡人。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方智恒 摄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南海深化重点行业、移动源整治,完成公交新能源化;在碧水攻坚战方面,南海不断深化落实黑臭水体、广佛跨界河涌整治、“河长制”,“一河一策”及流域水系治理重点工作;在净土防御战方面,南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南海搭建固体废弃物管理平台,全区年总固废处置能力达到18.02万吨。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局长徐湛坤表示,通过系统治理和精准施策,如今南海已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治污路径,污染防治工作也从“跟跑”到“并跑”,逐渐走向“领跑”。

   今年南海区两会上,南海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2020年,六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浓度实现监测记录首次全面达标,7个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1.4%,151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通过验收,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同比改善22%以上。

   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成效,也都化作了南海人最直观的感受。狮山仙溪水库旁,鱼跃水面、白鹭徜徉,绿草茵茵、书声琅琅;西樵山脚,几家知名陶瓷厂的现代化厂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却不见黑烟四散、粉尘遍地。

   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优化城乡生态品质

   “从小区绿化,到道路两旁,再到千灯湖,一路走来满眼都是绿色,心情真是舒畅。”一大早,李丽霞就带着家人来到千灯湖公园观赏、拍照,尽情感受城市绿化成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余,南海持续在增绿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两年来,南海通过建设万亩千亩公园,大力拓展生态空间。实施8个万亩和5个千亩公园建设行动、河心岛生态修复工程和城市公园计划,保护和修复极其宝贵的生态环境,建设都市“绿肺”。

  968889d96afc40b6bc8bdb9587dd7487.jpg

   南海桂城健康主题公园。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方智恒 摄

   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南海有市政公园169个、市县级以上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9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化面积22.5平方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也为南海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期间,南海深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才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并做出了不少有效探索。

   推动产业升级,引入长江新能源汽车、腾龙湾区数据中心、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制定《佛山市南海区环保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发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品牌效应,吸引近千家环保企业落户南海,环保产业经济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做好绿色发展“加法”;

   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河涌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田(塘)头棚改造提升等工作,实施古村活化,打造网红打卡地、旅游目的地,为当地村民和土地经营者带来经济收入,让市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实惠。

   如今,好生态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群众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

   推动全民参与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十三五”期间,从构建“统责、分责、考责、追责”全链条环境保护行政责任体系,到“三进”“十年百万图对比”等行动,南海已经初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体系。

   如今,南海区45个职能部门和7个镇(街道)各有环境保护具体任务,形成了点、线、面、块相结合协同共治格局;“十年百万图对比”解决89841个市民关注的环境问题,激发镇街、村居、企业、商协会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abf2923e505c45a996dcd9fa17032290.JPG

   如今生活在丹灶,居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资料图

   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期间,南海更加深刻认识到,人的生态文明观塑造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对提升城乡融合绿色转型、实现城乡居民将绿色“理念”转化为绿色“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0年6月,南海区实现了新能源公交区域全覆盖和线路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新能源车辆2304台,公交线路226条,密布的公交线路,为绿色出行提供保障。

   居住在南海桂花园小区的李诗宛说:“只要不是太赶时间,我们都会优先选择公交或共享自行车出行。”绿色出行已经成为她和朋友的习惯。

   南海区委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2021年,南海将继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新能源推广使用,重点研究在城市物流、工程机械、叉车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切实加强宣传教育,争取让环保宣教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和南海的今天息息相关,更与明天的发展紧紧相连。随着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南海人都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欧肖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