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科学种子!中科院老科学家携顺德华侨中学学子探秘地球内部

2021年04月22日 14:11 来源:佛山日报

  一瓶啤酒、一包白砂糖。一场简易、有趣的模拟火山爆发小实验,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进行着。随着白砂糖倒入,它与啤酒激烈地发生反应。一瞬间,一簇雪白的泡沫就从细小的瓶口中喷涌而出……这场令同学们直呼“神奇”的实验,就发生在顺德华侨中学。

   4月21日,2021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来到顺德华侨中学,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武明,为在场师生带来名为《地球内部探秘》的演讲。

白武明将中科院院徽赠送给高一(4)班学生徐国韬。(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白武明由电影引入演讲话题,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极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一系列与地理相关的科学知识,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

   “白教授,为什么极光会有颜色?”“为什么极光大多数是绿色的?”“为什么极光是圆环状的?”“我们可不可以人为创造极光呢?”……当白武明向同学们科普极光知识时,顺德华侨中学的同学纷纷举起手来提问,现场霎时间变成“十万个为什么”答疑。每一个问题,白武明都会走到同学跟前,耐心地回答问题并做交流。

模拟火山爆发小实验进行中。(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今天白教授的演讲通俗易懂、有趣形象,除了学习到不少地理知识外,我还从白教授的演讲模式中学习到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方式。”顺德华侨中学高一(4)班学生冼汇宏听完演讲后,不禁感慨,“我将继续保持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继续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了32000多场演讲。其中,在佛山已连续开讲24年,我也有过7、8年在佛山演讲的经历。以前,我们都在研究所、实验室里做基础研究,非常有必要将科研成果、科学知识向社会科普,给大众传授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传递科学精神。”白武明认为,这次面对着知识储备丰富的高中学子,更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白武明邀请顺德华侨中学学子上台交流。(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顺德华侨中学学子在认真听演讲。(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演讲团的团徽是一只在苹果上爬行的小蚂蚁。白武明表示,科技工作者的人生分为学习知识、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播知识四个阶段,目前演讲团成员正处在传播知识阶段,“苹果相当于知识的海洋,蚂蚁代表着渴望知识的学生。我们愿意成为掀起苹果皮的人,让学生们都能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

白武明在演讲。(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演讲结束后,顺德华侨中学校长吴剑平还向白武明颁发聘书,聘请其担任学校科学顾问。“本次演讲精彩,互动有趣,收获丰富,激发了顺德华侨中学学子对科学的热情。”吴剑平表示,顺德华侨中学向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近年来举办了多场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并通过举办科技节、组织学生到科技公司参观等提升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我们期望未来会有更多演讲团成员到学校开展演讲,在同学们中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现场小花絮

   赠送中科院院徽,激励学子探寻科学奥秘

   “今天我带来了一份小礼物,我想把这枚中科院院徽送给本场演讲中提问、互动最多的同学,鼓励他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21日上午,在结束科普演讲后,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武明,从讲台上取出一枚中科院院徽,赠送给顺德华侨中学高一(4)班学生徐国韬。

白武明与顺德华侨中学学子交流。(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中科院院徽外环为“中国科学院”字样,为第一任院长郭沫若的手书,下为英文。环内是由六个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六大学科融汇和结合的基础作用;中间自然形成一齿轮,象征基础科学凝聚、派生的技术科学的推进作用。

   顺德华侨中学学子在回答白武明提出的问题。(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中科院院徽。(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

   作为本场演讲中唯一一位获得中科院院徽的同学,徐国韬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非常荣幸,这是一份非常珍贵且意义非凡的礼物,它将会在我日后迷茫、彷徨时给我前进的力量。”徐国韬表示,“敢于提出问题,就能收获知识。我将在中科院院徽的激励下,继续好好学习,保持对科学的热忱。”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

(责任编辑:苏诗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