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的四个误区,你都知道吗?

2021年07月16日 14:30 来源:健康高明
  拿到体检报告后,不少人发现写着,颈部甲状腺结节,殊不知可能这个“小怪兽”,已经在身体内潜伏已久了,不痛不痒,却又伺机而动。
  王阿姨就是如此,在25年前,王阿姨因为察觉喉咙有异物感去医院检查,当时就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但那时候结节只有“黄豆粒”大小,对身体和正常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没有在意。
  近期在女儿的劝说下,又去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医生再次“提醒”了这个问题——“双侧甲状腺大小正常,左叶低回声光团伴钙化,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这时候有回声光团显示大小已经发展成约为21mmX42mm。“这20多年来没有一点感觉,不说外人也看不出来,也没有任何症状,怎么越长越大呢?需要切除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的徐波主任说,“甲状腺结节”这个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的疾病,突然间成了高发病和常见病。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定期体检的意识提高了,体检查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就更多了。
  甲状腺结节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高发于30至50岁的女性,年龄越大,患病概率越高。
  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医疗专业知识
  在遇到“甲状腺结节”后手足无措
  要不要切除?
  怎么切除?
  切除有风险吗?
  这次,我们一次说个明白!
  误区一:相安无事多年就可以不治疗?警惕结节恶变!
  既然结节可以和人体相安无事多年,那还有必要切除吗?这时候就需要医生专业判断:一看结节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二看对人体是否有影响、有危害。
  医生嘱咐,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虽然绝大多数均为良性,发现结节后,首先应该判断结节的性质,然后根据性质遵循个体性差异,如果是无症状、不影响健康和外观的良性结节,可随访观察,暂时不进行治疗,选择动态观察。
  误区二:有结节?切了它一劳永逸!
  有些患者在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就非常恐慌,心理压力很大。一方面觉得自己不能和“结节”共处一体,另一方面极其担心一不小心发生结节恶变,便强烈要求医生将甲状腺切掉。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甲状腺功能不足,人的身体状态也会受到破坏。
  虽然手术确实是最彻底的处理方式,但是不建议一发现结节就切除。一方面很有可能无法根除,还会再长,另一方面手术有一定的创伤,对人体损伤大。
  误区三:结节到达4公分就要进行全切手术?
  很多人认为结节大了就要切,但结节大小并不是判断手术的绝对指标,比如说4公分,这个数值只是一个相对界限而已,仅供参考。
  选择是否进行切除的关键就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如果是良性病变,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者是淋巴结增大的改变,可以不用药物,也不用手术治疗,如果经诊断发现是恶性结节,也是甲状腺癌,就需要做甲状腺手术。
  误区四:甲状腺手术会影响发声?
  可能会有人担心做手术切除结节会不会危险?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半切)和甲状腺全切术(切除全部甲状腺)。
  甲状腺周围有众多重要脏器和组织,术中有损伤喉部神经和甲状腺周围脏器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因为距离支配声带活动喉部神经非常近,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造成声带运动障碍?
  徐波主任回答道“手术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术越大,影响因素越多,风险也就越高。比如在切除甲状腺结节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影响声带活动导致发音变化的情况,有一定概率造成声音嘶哑,或发音的改变,但是发生概率极低。

(责任编辑:苏结华)

推荐阅读>